TOP

热敷眼睛能缓解疲劳?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贴热毛巾”

2023-08-27 09: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长时间看电脑、刷手机后,眼睛会变得干涩、酸胀,不少人会习惯用热毛巾敷一敷,感觉瞬间清爽不少。热敷确实是缓解眼疲劳的常见方法,但在眼科护理中,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用 “贴热毛巾” 的方式热敷。有些人盲目热敷,不仅无法缓解不适,还可能加重眼部问题,比如让炎症扩散、加重水肿。了解热敷缓解眼疲劳的原理,分清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掌握正确的热敷方法,才能让热敷真正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一、热敷为啥能缓解眼疲劳?不是 “热一热就好”
热敷缓解眼疲劳,背后有明确的生理机制,主要是通过 “促进循环、放松肌肉、改善分泌” 三个方面,帮助眼睛恢复舒适状态,而非单纯 “热一热” 那么简单。

1. 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带走 “疲劳物质”
长时间用眼时,眼部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会变慢,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代谢产生的 “疲劳物质”(如乳酸)无法及时排出,堆积在眼部组织中,引发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热敷时,温热刺激会让眼部血管扩张,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既能为眼部组织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又能快速带走堆积的代谢废物,缓解肌肉疲劳,让眼睛恢复活力。

2. 放松眼部肌肉,缓解 “紧张状态”
眼睛的调节功能依赖睫状肌的收缩和放松 —— 长时间看近物(如电脑、手机),睫状肌会持续收缩,久而久之会出现痉挛、紧张,导致眼睛酸胀、疼痛,甚至出现视力暂时下降(假性近视)。热敷的温热感能放松睫状肌,缓解肌肉痉挛,同时放松眼周的额肌、眼轮匝肌等肌肉,减轻眼部的紧绷感,让眼睛从 “持续工作” 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3. 改善睑板腺分泌,缓解 “眼睛干涩”
眼表有一层 “泪膜”,能保持眼睛湿润,泪膜的稳定依赖睑板腺(位于眼睑边缘)分泌的脂质。长时间用眼、眨眼次数减少,或年龄增长、环境干燥,会导致睑板腺分泌功能下降,脂质分泌不足,泪膜容易破裂,引发眼睛干涩。热敷能加热眼睑,促进睑板腺内的脂质融化、流动,让脂质更顺畅地分泌到眼表,补充泪膜中的脂质成分,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缓解眼睛干涩。

二、这些人不适合 “贴热毛巾”,热敷反而会 “添乱”
虽然热敷对缓解眼疲劳有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几类人群若盲目用热毛巾敷眼,可能会加重原有眼部问题,甚至引发新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1. 眼部有急性炎症的人:会让炎症 “扩散加重”
若眼睛正处于急性炎症发作期,比如急性结膜炎(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疼痛)、急性角膜炎(眼痛、畏光、流泪)、麦粒肿早期(眼睑红肿、有硬结、疼痛),此时热敷会让眼部血管扩张,导致炎症因子扩散,加重红肿、疼痛等症状,甚至可能让炎症扩散到周围组织,延长病程。这类人群应先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炎症,待炎症控制稳定后,再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适合热敷。

2. 眼部有出血的人:会让出血 “增多难止”
眼部出血时(如球结膜下出血,眼白部分出现片状红色出血),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可能导致出血范围扩大、出血量增加,不利于出血吸收。正确的做法是:出血初期(48 小时内)用冷敷的方式收缩血管,减少出血;48 小时后,出血稳定不再增加,再改用热敷促进出血吸收。若为眼底出血(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破裂),则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热敷。

3. 眼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的人:可能引发 “二次感染”
若眼周皮肤有破损(如划伤、擦伤)、烫伤,或存在皮肤感染(如眼睑皮肤疱疹、湿疹合并感染),热毛巾的温热环境和毛巾上的细菌(即使清洗过,也可能残留细菌)会刺激破损皮肤,加重疼痛,还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二次感染,延缓皮肤愈合。这类人群应先处理皮肤破损或感染,待皮肤完全愈合、感染治愈后,再考虑热敷。

4. 对温度不敏感的人:容易 “烫伤眼睛”
部分人群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差,比如老年人(皮肤感觉减退)、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中风后感觉障碍),这类人用热毛巾敷眼时,无法准确判断毛巾温度是否过高,即使毛巾温度已超过安全范围,也可能感觉不到烫,容易导致眼部皮肤或结膜烫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若这类人群确实需要热敷,需在他人协助下严格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5. 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人:可能诱发 “眼压升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或有该疾病家族史、浅前房的人群,眼内房角结构特殊,热敷时眼部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眼内房水循环受阻,诱发眼压急剧升高,引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出现眼痛、头痛、恶心、视力骤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这类人群应避免热敷,若出现眼部不适,需立即就医检查眼压。

三、适合热敷的情况:这些时候 “贴热毛巾” 才有效
除了上述不适合的情况,以下几种情况适合用热毛巾敷眼,能有效缓解不适,保护眼睛健康。

1. 长时间用眼后眼疲劳:缓解干涩酸胀
连续看电脑、手机超过 2-3 小时,出现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眼周肌肉紧绷时,用热毛巾敷眼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快速缓解疲劳。这种情况下的热敷属于 “日常保健型”,频率和时间可根据自身感受调整,一般每天 1-2 次即可。

2. 干眼症患者:改善睑板腺功能
干眼症患者(尤其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脂质分泌不足),定期热敷能改善睑板腺分泌,补充泪膜脂质,缓解眼睛干涩。这类患者的热敷需遵循 “规律化”,比如每天早晚各热敷 1 次,每次 10-15 分钟,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睑板腺功能,减少干眼症状发作。

3. 眼周肌肉紧张或痉挛:放松肌肉
若因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眼周肌肉紧张(如眉头紧锁、眼睑紧绷)或眼睑痉挛(眼皮不自主跳动),热敷能放松眼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眼皮跳动的频率和幅度,让眼部肌肉恢复正常状态。

4. 眼部出血稳定后:促进出血吸收
如前所述,眼部出血(如球结膜下出血)48 小时后,出血不再增加,此时用热敷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出血吸收,缩短出血消退的时间。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四、正确热敷有讲究:温度、时间、方法都要 “刚刚好”
即使适合热敷,若方法不当,也可能影响效果或造成损伤。正确的热敷需要注意温度、时间、毛巾选择和操作方法,每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才能让热敷安全有效。

1. 控制温度:“温热不烫” 是关键
热敷的最佳温度为 40-45℃,这个温度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且不会烫伤皮肤和结膜。判断温度的方法:将热毛巾贴近手腕内侧或手背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宜;若感觉烫,需待毛巾温度降低后再敷眼,避免直接用过热的毛巾敷眼。

2. 把握时间:“10-15 分钟” 最合适
热敷时间过长(超过 20 分钟)会导致眼部皮肤过度充血,可能引起眼周皮肤发红、干燥;时间过短(少于 5 分钟)则无法达到促进循环、放松肌肉的效果。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每天 1-2 次,既能达到最佳效果,又能避免不适。

3. 选择毛巾:“柔软干净” 是基础
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纯棉毛巾,避免使用粗糙的化纤毛巾(容易摩擦损伤眼周皮肤);毛巾需提前清洗干净,避免细菌残留;热敷前可将毛巾对折成大小合适的方形(能覆盖眼周和眼睑),方便敷眼。

4. 正确操作:“闭眼敷眼,避免压迫”
· 准备工作:将毛巾放入 40-45℃的温水中浸泡,轻轻拧干(不要拧得太干,保持毛巾湿润有温热感);若没有温水,也可将毛巾用微波炉加热 10-15 秒(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加热过度)。

· 敷眼方法:闭上眼睛,将热毛巾轻轻敷在眼周皮肤上,覆盖眼睑、眼周及太阳穴附近;敷眼过程中,若毛巾温度下降,可重新浸泡加热或更换热毛巾,保持温热感;敷眼时不要用力按压眼睛,避免压迫眼球,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 热敷后:热敷结束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眼周皮肤(若有多余水分,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可根据情况滴入人工泪液眼药水,进一步缓解眼睛干涩,保持眼表湿润。

五、热敷后出现这些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热敷过程中或热敷后,若出现以下不适症状,说明可能不适合热敷,或热敷方法不当,需立即停止热敷,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1. 眼部疼痛、红肿加重
热敷后若感觉眼睛疼痛加剧,或眼睛发红、肿胀的范围扩大,可能是原有炎症加重,或热敷刺激了眼部病变,需立即停止热敷,及时就医治疗。

2. 皮肤发红、起水泡
若热敷后眼周皮肤出现明显发红、灼热感,或出现水泡,说明可能发生了烫伤,需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降温,避免水泡破裂,然后及时就医处理烫伤。

3. 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
热敷后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或伴随眼痛、头痛,可能是诱发了青光眼等眼部急症,需立即停止热敷,前往眼科急诊检查,排除急症风险。

六、总结:热敷虽好,“对症” 才有效
热敷眼睛确实能缓解眼疲劳,但并非 “人人适合、次次有效”。关键是先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适合热敷的人群,避开眼部炎症、出血、皮肤破损等不适合的情况,再掌握正确的热敷方法,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才能让热敷真正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日常用眼时,除了热敷,还应注意定时休息(每 30 分钟远眺 5 分钟)、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调整屏幕亮度和距离,从根源减少眼疲劳。若眼疲劳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眼部不适,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再针对性处理,不要仅靠热敷缓解,避免延误潜在眼部问题的治疗。

(史红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