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突然发痒,痒到想用手揉、用纸巾擦,却越揉越痒,甚至揉出红血丝 ——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会随手拿起眼药水滴一滴,或继续揉眼止痒,却不知道眼睛痒的原因不同,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在眼科护理中,眼睛突然痒最常见的原因是 “过敏” 和 “眼部有虫(如螨虫感染)”,两者的诱因、表现和应对方法差异很大,若分不清就盲目处理,不仅止不了痒,还可能加重眼部问题,甚至损伤视力。只有先明确是哪种原因,才能用对方法,快速缓解不适。
一、眼睛痒为啥常和 “过敏”“有虫” 有关?
眼睛周围的皮肤、结膜(眼白表面的薄膜)非常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瘙痒。其中,“过敏” 是身体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有虫” 多是指眼睑边缘的螨虫感染,这两种情况之所以常见,与生活环境、用眼习惯密切相关。
1. 过敏:身体对 “过敏原” 的 “过度反应”
眼睛过敏又称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接触过敏原后,身体免疫系统启动 “防御”,释放组胺等炎症物质,刺激结膜神经,引发瘙痒。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春季杨树、柳树花粉,秋季豚草、蒿草花粉)、尘螨(床上用品、沙发、地毯中的尘螨)、动物毛发(猫毛、狗毛、兔毛)、霉菌孢子(潮湿环境中的霉菌)、化妆品(眼影、睫毛膏、眼药水成分)等。
过敏导致的眼痒,多在接触过敏原后突然发作,且常伴随其他过敏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脱离过敏原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 有虫(螨虫感染):螨虫 “安家” 在眼睑,刺激眼部
眼部常见的螨虫是 “毛囊蠕形螨”,这种螨虫多寄生在眼睑边缘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以皮脂、汗液、脱落的皮肤细胞为食。螨虫的排泄物、尸体碎片会堵塞眼睑毛囊和皮脂腺,刺激眼睑和结膜,引发瘙痒;同时,螨虫可能携带细菌,还会导致眼睑炎症,加重不适。
螨虫感染导致的眼痒,多是长期、反复出现,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更明显 —— 因为夜间螨虫活动频繁,刺激眼部更甚;且常伴随眼睑发红、脱皮、睫毛根部有白色鳞屑(像头皮屑一样)等症状,与过敏的 “突然发作” 有明显区别。
二、如何分清 “过敏” 和 “有虫”?看这几个 “关键区别”
眼睛痒时,通过观察瘙痒的发作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就能快速区分是过敏还是螨虫感染,避免混淆处理。
1. 看 “发作时间”:突然发作 vs 长期反复
· 过敏:多为 “突然发作”,比如接触花粉后几分钟内眼睛就开始痒,进入空调房(避开过敏原)后,瘙痒会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缓解;若再次接触过敏原,瘙痒会再次发作,呈现 “接触即痒、脱离即缓” 的特点。
· 螨虫感染:多为 “长期反复”,瘙痒不会突然消失,而是持续存在,且早晨起床时、夜间睡觉时瘙痒更明显(螨虫夜间活动旺盛);即使避开某类物质,瘙痒也不会明显缓解,反而可能因长期揉眼、眼睑炎症加重,导致瘙痒更频繁。
2. 看 “伴随症状”:全身过敏 vs 局部眼睑问题
· 过敏:除了眼痒,常伴随 “全身或其他部位的过敏症状”,比如:眼睛发红、流泪、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多为透明、稀薄的水样);同时可能打喷嚏、流鼻涕、鼻子痒(过敏性鼻炎),或皮肤出现红疹、瘙痒(过敏性皮炎);严重时眼睛会出现水肿,眼皮肿胀得睁不开。
· 螨虫感染:主要表现为 “眼部局部症状”,尤其是眼睑周围问题,比如:眼睑边缘发红、肿胀,睫毛根部有白色或黄色的鳞屑(轻轻一刮就能看到);睫毛可能变得稀疏、易脱落;眼睛分泌物较少,多为黏稠的白色丝状;很少伴随打喷嚏、流鼻涕等全身过敏症状,主要是眼睑和眼睛的局部瘙痒、不适。
3. 看 “诱发因素”:接触特定物质 vs 环境潮湿、卫生问题
· 过敏:有明确的 “诱发因素”,即接触了特定过敏原,比如:春季花粉季外出后眼痒,家中养宠物后靠近宠物就眼痒,使用新的化妆品后眼痒,或整理床铺(扬起尘螨)后眼痒;只要能找到并避开这些过敏原,眼痒就能有效缓解。
· 螨虫感染:诱发因素多与 “环境潮湿、卫生清洁不到位” 有关,比如:长期不更换床上用品(床单、枕套),或床上用品清洗后未彻底晒干(潮湿环境利于螨虫滋生);经常用手揉眼,将手上的螨虫带到眼睑;居住环境潮湿、通风差,螨虫数量多;这类情况即使避开某类物质,若不解决螨虫滋生问题,眼痒也会反复出现。
三、分清原因后 “对症下手”:过敏和有虫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明确眼睛痒的原因后,才能用对方法止痒,避免盲目处理加重问题。无论是过敏还是螨虫感染,都要记住 “不要用手揉眼”—— 揉眼会加重刺激,可能导致结膜损伤、感染,甚至让螨虫扩散,加重症状。
1. 若是 “过敏”:避开过敏原 + 对症止痒
过敏导致的眼痒,核心是 “避开过敏原”,同时用药物缓解症状,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快速避开过敏原
立即远离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比如:花粉季外出时戴防风眼镜、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更换衣物,减少花粉残留;家中有宠物的,暂时将宠物安置在其他房间,避免近距离接触;停止使用可疑的化妆品、眼药水,整理床铺时戴口罩,减少尘螨吸入。
· 第二步:温和清洁眼部
用干净的生理盐水或凉白开,浸湿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轻轻敷在眼睛上,每次 10-15 分钟,每天 2-3 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组胺释放,缓解瘙痒和红肿;同时能冲洗掉眼表的过敏原,减轻刺激。
· 第三步:使用抗过敏药物
若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盐酸左卡巴斯汀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这类眼药水能抑制组胺释放,快速缓解瘙痒;若眼痒严重,伴随眼睑水肿,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如氟米龙滴眼液),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引发副作用;若同时有过敏性鼻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全身过敏症状。
2. 若是 “有虫(螨虫感染)”:除螨清洁 + 改善环境
螨虫感染导致的眼痒,核心是 “清除眼睑螨虫”,同时改善环境抑制螨虫滋生,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彻底清洁眼睑
每天早晚用 “除螨专用眼睑清洁液”(或医生推荐的温和清洁液)清洁眼睑边缘:取少量清洁液浸湿无菌棉签,轻轻擦拭眼睑边缘(尤其是睫毛根部),清除睫毛根部的鳞屑、螨虫排泄物和尸体;擦拭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摩擦眼睑,以免损伤皮肤;清洁后可滴入人工泪液眼药水,缓解眼部干涩和瘙痒。
· 第二步:高温杀灭环境中的螨虫
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床单、枕套、被套),用 55℃以上的热水清洗(高温能杀死螨虫),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暴晒 4-6 小时,进一步杀灭残留螨虫;沙发、地毯、毛绒玩具等容易滋生螨虫的物品,定期用吸尘器清理,或用除螨仪除螨;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使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50% 以下(潮湿环境利于螨虫滋生,干燥环境能抑制螨虫繁殖)。
· 第三步:必要时使用除螨药物
若自行清洁后症状无缓解,或眼睑炎症明显(红肿、鳞屑多、睫毛脱落),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除螨药膏(如茶树油药膏)或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涂抹在眼睑边缘,杀灭螨虫、控制炎症;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治疗,改善眼睑腺体功能,减少螨虫滋生的 “温床”。
四、这些 “错误做法” 要避开,越做越痒还伤眼
眼睛痒时,很多人会下意识采取错误的处理方式,不仅止不了痒,还会加重眼部损伤,必须坚决避开。
1. 错误一:用手揉眼或用纸巾擦眼
用手揉眼会直接刺激结膜,加重瘙痒;手指上的细菌会带入眼内,引发结膜炎、角膜炎;若有螨虫,揉眼会让螨虫扩散到其他部位,加重感染;用纸巾擦眼时,粗糙的纸巾会摩擦结膜和眼睑皮肤,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反而让瘙痒更严重。正确做法是:痒时用干净的生理盐水冷敷,或轻轻闭眼按压眼周皮肤(不要用力揉),暂时缓解瘙痒。
2. 错误二:随意使用 “消炎眼药水”
很多人会把 “抗过敏眼药水” 和 “消炎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混淆,眼睛痒时随意滴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但抗生素眼药水只能治疗细菌感染,对过敏和螨虫感染无效,盲目使用会破坏眼表的正常菌群,增加耐药性风险;若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眼表干燥,加重不适。正确做法是: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针对性的眼药水,不要自行购买使用。
3. 错误三:忽视 “环境清洁”,只靠药物缓解
无论是过敏还是螨虫感染,环境因素都是重要诱因。若只靠药物缓解症状,不避开过敏原(如继续接触花粉、尘螨),或不清理环境中的螨虫(如长期不换床上用品),即使暂时止痒,症状也会反复出现,形成 “用药缓解、停药复发” 的恶性循环。正确做法是:药物治疗和环境改善同步进行,从根源减少刺激,才能彻底缓解瘙痒。
4. 错误四:症状缓解后 “立即停药或停止清洁”
过敏症状缓解后,若立即停止使用抗过敏药物,或不再避开过敏原,可能导致过敏复发;螨虫感染治疗后,若立即停止眼睑清洁、不再定期除螨,螨虫会再次滋生,引发瘙痒。正确做法是:过敏症状缓解后,继续使用抗过敏眼药水 1-2 周,逐渐减少用量,同时坚持避开过敏原;螨虫感染治疗后,每周至少进行 2-3 次眼睑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长期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防止螨虫复发。
五、总结:眼睛痒先分清原因,对症处理才有效
眼睛突然痒到忍不住,不是 “揉一揉、滴点眼药水” 就能解决的小事,关键是先分清是 “过敏” 还是 “有虫”—— 过敏多为突然发作、伴随全身过敏症状,需避开过敏原 + 抗过敏治疗;螨虫感染多为长期反复、伴随眼睑局部问题,需除螨清洁 + 改善环境。
记住,无论哪种原因,都不要用手揉眼,避免错误处理加重损伤;若症状持续不缓解(超过 1 周),或出现眼睛红肿、疼痛、视力模糊,必须及时就医,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只有精准应对,才能快速缓解瘙痒,守护眼睛健康,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
(史红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