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时,一阵风吹过,沙子、灰尘很容易钻进眼睛里;打扫卫生、翻找物品时,细小的颗粒也可能意外落入眼中。眼睛进了异物,第一反应往往是抬手揉一揉,想把异物弄出来。但在眼科护理中,这是最危险的做法 —— 揉眼睛不仅可能让沙子划伤角膜,还可能把异物推向眼内深处,引发感染、炎症,甚至影响视力。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不用揉眼也能让沙子 “乖乖出来”,既安全又不会损伤眼睛。
一、先知道:为啥不能揉眼睛?揉眼的危害比沙子本身还大
眼睛是非常娇嫩的器官,尤其是角膜(黑眼球表面的透明膜),质地柔软且敏感,一旦受到异物刺激或摩擦,很容易出现损伤。眼睛进沙子后揉眼,会带来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往往比沙子本身更危险。
1. 划伤角膜,留下 “永久疤痕”
沙子的边缘通常比较尖锐,揉眼睛时,手指的压力会让沙子与角膜表面剧烈摩擦,就像用砂纸打磨玻璃一样,很容易在角膜上划出细小的伤口。角膜伤口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感染,形成角膜溃疡;即使愈合,也可能留下疤痕。角膜疤痕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
2. 推挤异物,让沙子 “越陷越深”
揉眼睛时,手指的揉搓动作不仅不会把沙子弄出来,反而可能将沙子推向眼内深处,比如推到结膜囊(眼皮与眼球之间的缝隙)或角膜下方。异物位置越深,越难自行排出,也越难通过简单方法取出,最终可能需要医生用专业工具才能取出。若异物长期留在眼内,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导致眼睛反复发红、干涩、疼痛。
3. 带入细菌,引发 “眼部感染”
手指上通常附着大量细菌(即使刚洗过手,也可能残留部分细菌),揉眼睛时,这些细菌会随着手指接触眼睛,进入眼内。若眼睛已有被沙子划伤的伤口,细菌会通过伤口侵入,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感染性眼病。感染后,眼睛会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扩散,加重眼部损伤。
二、眼睛进沙子,正确的 “应急处理” 分三步,安全又有效
眼睛进沙子后,无需慌乱,按照 “冲洗→眨眼→辅助排出” 的三步法处理,大部分浅表异物都能安全排出,且不会损伤眼睛。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要点,需要严格遵循,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 第一步:立即冲洗,用 “流动清水” 温柔冲眼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能快速冲洗掉大部分浅表异物,减少异物对眼睛的刺激和损伤。
· 准备工作:找到干净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瓶装纯净水),若有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冲洗效果更好(生理盐水无菌,能避免细菌感染);若没有生理盐水,干净的流动清水也可使用,但需确保水质清洁,避免使用浑浊的水。
· 冲洗方法:身体微微前倾,头部偏向进沙子的一侧,让进沙的眼睛朝下;用手指轻轻拉开进沙眼睛的下眼皮,使结膜囊暴露;将水龙头调至细流状态(或拿起瓶装水,拧开小口),让水流缓慢、温和地冲洗眼睛的下结膜囊和眼球表面,冲洗时间约 10-20 秒。冲洗时眼睛可轻轻转动,让水流能冲洗到眼睛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异物可能停留的部位。
· 注意事项:冲洗时水流不要过急、过猛,避免水流直接冲击角膜,以免造成额外损伤;若双眼都进了沙子,应先冲洗症状较轻的一只眼睛,再冲洗较重的一只,避免交叉感染。
2. 第二步:轻轻眨眼,让 “泪水帮忙” 带出异物
冲洗后,若仍感觉眼睛里有异物,可通过轻轻眨眼的方式,让泪水帮助排出残留的细小异物。
· 操作方法:闭上眼睛,轻轻闭眼 1-2 秒,然后缓慢睁开,重复这个眨眼动作 10-15 次。眨眼时,眼皮的开合会带动泪水流动,泪水不仅能润滑眼球,还能将眼内残留的细小沙子包裹起来,随着泪水一起排出眼外。
· 辅助动作:眨眼的同时,可轻轻按压眼睛外侧的眼角(靠近太阳穴的位置),这个动作能促进泪液分泌,让泪水更多,排出异物的效果更好。但要注意按压力度要轻,不要用力挤压眼球,以免损伤眼睛。
3. 第三步:辅助排出,用 “干净棉签” 轻粘异物(仅限浅表可见异物)
若通过冲洗和眨眼后,仍能看到眼睛表面(如眼皮内侧、靠近眼角的位置)有明显的沙子,且异物位置较浅,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将其粘出。
· 准备工作:取出一根新的医用棉签,确保棉签头干净、无杂质;若没有医用棉签,也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边角(需确保纱布经过消毒)。
· 操作方法:用手指轻轻拉开进沙眼睛的眼皮(若异物在眼皮内侧,拉低下眼皮;若在靠近眼角处,轻轻拉开眼角),让异物完全暴露;将棉签头轻轻靠近异物,用棉签头的侧面轻轻粘取异物,不要用棉签头用力擦拭或戳眼睛;粘取后,再次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确保没有残留的棉签纤维或异物碎片。
· 注意事项:此方法仅适用于 “位置浅表、肉眼可见” 的异物,若看不到异物,或感觉异物位置较深,绝对不能使用棉签自行处理,以免戳伤眼睛或推挤异物;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因手抖导致棉签划伤眼睛。
三、这些情况,别自己处理!必须立即去眼科
大部分浅表沙子通过上述方法都能排出,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异物可能已造成眼部损伤,或异物位置较深,必须立即前往眼科就诊,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不可自行处理。
1. 异物无法排出,眼睛持续疼痛、异物感强烈
若经过冲洗、眨眼后,仍感觉眼睛里有明显异物,且疼痛、异物感持续不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说明异物可能卡在角膜表面或结膜囊深处,无法自行排出。此时若强行揉眼或用棉签处理,很可能加重损伤,需及时就医,让医生通过裂隙灯检查(眼科专用检查仪器)找到异物位置,用无菌针头或异物镊将其取出。
2. 眼睛出现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
眼睛进沙子后,若出现明显红肿(眼白部分发红)、流泪不止、分泌物增多(如黄色或白色粘稠分泌物),可能是异物划伤眼睛后引发了感染,或异物本身携带细菌导致炎症。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情况开具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控制炎症,避免感染扩散。
3. 视力模糊、畏光,或看到 “黑影”
若眼睛进沙子后,出现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畏光(害怕强光,看到强光会眯眼或流泪),或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说明异物可能已划伤角膜,影响了视力,或异物进入眼内较深的位置(如前房、玻璃体)。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立即前往眼科急诊,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视力永久性损伤。
4. 异物为 “尖锐物品” 或 “化学物质”
若进入眼睛的不是沙子,而是尖锐物品(如金属碎屑、玻璃渣)或化学物质(如洗洁精、消毒液、农药),无论是否有明显不适,都必须立即就医。尖锐物品很容易刺穿角膜,进入眼内深处,造成严重损伤;化学物质则会腐蚀眼睛组织,若不及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可能导致眼睛化学性烧伤,后果不堪设想。
四、日常预防:做好这些事,减少沙子进眼睛的概率
虽然眼睛进沙子难以完全避免,但日常做好以下预防措施,能大幅减少沙子、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的概率,保护眼睛安全。
1. 户外活动时,做好 “眼部防护”
· 风沙天气外出:佩戴防风眼镜或有防风功能的太阳镜,镜片能阻挡风沙直接吹入眼睛,减少异物进入的风险;若没有防风眼镜,可戴上宽边帽子,或用围巾轻轻遮挡面部,减少风沙对眼睛的刺激。
· 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骑行、园艺):根据活动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护眼镜,比如骑行时佩戴专业的骑行眼镜,园艺时佩戴防冲击眼镜,避免活动过程中异物(如灰尘、碎屑、小昆虫)进入眼睛。
2. 日常操作时,注意 “环境清洁”
· 打扫卫生时:先洒水或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灰尘飞扬;使用吸尘器、扫帚时,尽量站在上风向,减少灰尘被吸入或吹入眼睛;若需要清理大量灰尘或碎屑,可佩戴防尘眼镜。
· 翻找物品、整理衣物时:尤其是整理久未使用的衣物、书籍或纸箱时,这些物品上往往附着大量灰尘,操作前可先轻轻拍打,去除表面灰尘,操作过程中若感觉有灰尘进入眼睛,立即停止操作,进行冲洗。
3. 注意 “手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灰尘、泥土、宠物后,或饭前便后,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清水洗手,减少手部细菌滋生。即使眼睛没有进异物,也不要随意用手揉眼,避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发感染。若感觉眼睛干涩、发痒,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缓解,不要用手揉眼。
五、总结:眼睛进沙子,“不揉” 是关键,正确处理保安全
眼睛进沙子虽然常见,但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眼部损伤。记住 “千万别揉眼” 的核心原则,按照 “冲洗→眨眼→辅助排出” 的步骤处理,大部分浅表异物都能安全排出。若出现异物无法排出、眼睛红肿疼痛、视力模糊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处理,避免延误治疗。
日常做好眼部防护,减少异物进入眼睛的概率,同时注意手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只有细心呵护,才能让它始终明亮、清晰。
(史红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