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打还是不打?流感疫苗全真相大起底

2024-05-10 16: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每年秋冬季节,流感疫苗的接种问题就会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面对"打还是不打"的困惑,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流感疫苗的益处与风险、适用人群、接种注意事项以及科学防护的综合策略。本文将深入剖析流感疫苗的方方面面,帮助您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明智选择。

流感疫苗的核心价值与保护机制

流感疫苗通过将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成分注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研究表明,接种后2-4周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这种保护作用通常能维持6-8个月。大量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流感疫苗可使健康成年人患病风险降低50%-60%,对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疫苗不仅能减少感染几率,更能显著降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即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患者的发热、咳嗽等症状也会明显减轻,病程平均缩短1-2天。从公共卫生角度考量,当社区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形成免疫屏障,间接保护那些因医学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脆弱个体。值得注意的是,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根据全球监测数据预测当季可能流行的毒株,并据此更新疫苗成分。

不同人群的接种效益分析

老年人群 (65岁以上)接种疫苗能使流感相关住院率减少40%,死亡率下降30-40%。儿童群体 ,特别是6个月至5岁的幼儿,接种疫苗能有效减少流感发病率,避免因患病导致的缺课和家长陪护误工。慢性病患者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急性发作住院的风险,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疫苗接种能减少约50%的急性加重次数。

孕妇 接种流感疫苗具有双重保护作用,不仅能保护孕妇自身,还能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为新生儿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对健康成年人 而言,虽然流感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接种疫苗仍可减少因病缺勤带来的生产力损失。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教师、公共交通从业者等,他们的接种既是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职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疫苗安全性与潜在不良反应

流感疫苗的安全性经过全球数十年的使用验证和持续监测,整体安全系数极高。最常见的局部反应 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或轻度硬结,发生率约为15-20%,通常会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约1-2%的接种者可能出现低度发热 、乏力、头痛或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一过性,持续不超过2天。

极少数情况下(约每百万接种者中1-2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多与疫苗中的残留成分有关。因此,接种后通常建议观察15-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过敏迹象。

需要澄清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流感疫苗不会导致流感疾病 。灭活疫苗中含有的是已杀死的病毒,完全没有传染性;而减毒活疫苗(鼻喷形式)虽然含有活病毒,但这些病毒经过特殊处理仅在鼻腔较凉温度下存活,无法在下呼吸道繁殖致病。

接种禁忌与注意事项

对疫苗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史 的人是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急性发热性疾病 患者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缓解后再行考虑。对于有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病史的患者,特别是既往在接种疫苗后6周内发生过GBS者,应谨慎评估获益风险比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理想接种时间是在流感季节开始前完成接种,通常建议在北半球10月底前接种。但即便错过了最佳时间,只要流感病毒仍在传播,接种仍具有保护价值。流感灭活疫苗可以与其他灭活或活疫苗同时或任意间隔时间接种,不会相互影响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接种后的日常注意事项 相对简单。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24小时内避免剧烈擦洗或浸泡。正常饮食和活动不受限制,适量多饮水有助于减轻可能的全身反应。如果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严重过敏症状或接种部位化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最后需明确:疫苗虽非完美,但仍是流感防控的基石手段 。配合戴口罩、勤洗手、生病居家等卫生习惯,方能构建全方位防护。正如一位公共卫生专家所言:"流感疫苗不是'打或不打'的是非题,而是'何时打、为谁打'的策略题。"在了解全部真相后,每位公民都能做出理性选择,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筑起健康屏障。

(王志辉 新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监督)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