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做超声有辐射吗?给娃做超声检查,家长最该注意这3件事

2025-05-08 16: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带孩子去医院,只要涉及“影像学检查”,家长们总会心头一紧:“做这个有辐射吗?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尤其是当医生建议做超声检查时,不少家长既困惑又焦虑。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儿童超声那些事,解开大家最关心的疑惑。

儿童做超声,到底有没有辐射?

这是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答案其实很明确:超声检查没有辐射。

超声的原理是通过探头发出超声波,声波遇到身体组织后反射回来,形成图像,整个过程就像“用声音拍照片”。而我们担心的辐射,常见于X光、CT等检查(它们靠电磁波成像),超声和它们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自然不存在辐射风险。

正因为这一点,超声成了儿童检查的“优选”。从刚出生的宝宝排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到学龄前儿童做腹部超声看肠系膜淋巴结,再到青少年做心脏彩超评估心脏功能,超声都是安全且常用的选择。甚至孕期胎儿的定期检查,也主要依赖超声,足以说明它的安全性。

不过要提醒的是,“无辐射”不代表可以随便做。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需要开具检查单,家长无需因“怕辐射”拒绝必要检查,也不必为了“图安心”主动要求多做。

给娃做超声,家长最该注意这3件事

虽然超声安全,但孩子年龄小、配合度低,检查过程中难免出小状况。做好这3件事,能让检查更顺利,结果也更准确。

1.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别让孩子被“吓住”

对孩子来说,医院的陌生环境、冰凉的探头、医生的操作,都可能让他们紧张哭闹。尤其是3-6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容易把检查和“打针”“疼痛”联系起来,抵触情绪特别强。

家长可以提前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沟通:“等下我们要给身体做个‘小B超’,就像用一个会震动的小探头在身上滑一滑,有点凉凉的,不会疼,还能看到肚子里的‘小秘密’呢。”也可以拿玩具模拟检查过程,让孩子提前熟悉。

检查时,家长最好陪在孩子身边,握住他们的手,用语言安抚:“宝宝看,屏幕上这个像小云朵的东西,就是你的小胃哦。”如果孩子实在哭闹不止,别强迫,可以先暂停,带孩子在走廊走走,转移注意力后再尝试。医生也会根据情况,比如让幼儿睡着后再检查,家长不用过于焦虑。

2.按要求做好检查前准备,别因疏忽白跑一趟

不同部位的超声检查,准备工作不一样,弄错了可能会影响结果,甚至需要重新预约。这几点要记牢:

-腹部超声(查肝、胆、脾、肾等):通常需要空腹4-6小时。小宝宝可以提前安排好喂奶时间,比如早上8点检查,凌晨4点后就不要喂奶了;大孩子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吃东西,早上空腹去。如果孩子实在饿,可以少量喝清水,别喝牛奶、果汁等。
-泌尿系统超声(查膀胱、肾脏等):需要憋尿。小宝宝可以在检查前1小时喂足奶或水,大孩子可以提前半小时喝300-500毫升水,直到有明显尿意。但别憋太久,过度充盈也会影响图像清晰度。
-心脏、甲状腺、髋关节等部位: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正常饮食、穿着宽松衣物即可。但要注意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品,比如项链、发卡,避免干扰图像。

如果不确定具体要求,预约时一定要问清楚医生,或者在检查当天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再跟护士确认一遍。

3.看懂报告别只盯“异常”,及时找医生解读

拿到超声报告,家长很容易被“结节”“回声不均”“少量积液”等词吓住,其实很多情况是儿童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比如孩子感冒后做腹部超声,报告可能写“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随着感冒好转会自行消退,不用特殊治疗;婴幼儿的髋关节超声,可能提到“髋关节发育不成熟”,多数孩子随着生长会逐渐恢复正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数值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更重要的是,超声报告需要结合孩子的症状、体征来解读。比如同样是“肾积水”,新生儿可能是生理性的,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伴随尿频、腰痛,就要进一步检查。所以拿到报告后,别自己上网查资料瞎猜,一定要找儿科医生分析,听专业建议。

最后想说:理性看待检查,别因焦虑走极端

有些家长因为“怕辐射”,连必要的超声检查都拒绝,结果延误了病情。比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越早通过超声发现,用支架矫正的效果越好,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可能需要手术。

也有些家长过度焦虑,孩子有点小问题就反复做超声“复查”。其实只要医生认为没必要,就不必频繁检查,毕竟超声的声波能量虽安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

给孩子做超声检查,记住这三点:相信科学(超声无辐射,该做就做)、做好准备(按要求配合,提高效率)、理性解读(交给医生判断,不瞎猜)。这样既能守护孩子的健康,也能让就医过程更顺利。

(蒋文军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超声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