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 “马牙” 要不要挑掉?其实不用太担心

2025-08-26 08: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手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总会被各种 “新发现” 牵动神经。当看到宝宝牙龈或上颚部位冒出一些白色小颗粒,像米粒或芝麻一样,难免会紧张:这是不是长了什么东西?要不要赶紧处理掉?这些白色小颗粒其实是新生儿常见的 “马牙”,并非疾病,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更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现在为大家讲讲 “马牙” 的来龙去脉,让家长们科学认识,不再过度担心。

一、“马牙” 是什么?揭开它的 “神秘面纱”
“马牙” 是新生儿口腔黏膜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看起来有点 “不寻常”,但本质上是正常的生理结构,并非真正的牙齿或病变:

(一)外观特征:白色小颗粒,位置有特点

“马牙” 通常表现为牙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出现的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像米粒,数量也不固定,少则 1-2 个,多则十几个。这些小颗粒表面光滑,摸起来稍硬,一般不会引起宝宝疼痛或不适,也不会影响宝宝吃奶。

(二)形成原因:上皮细胞堆积的 “自然产物”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会经历增殖、角化等过程,部分上皮细胞会堆积在一起,形成角化珠。当宝宝出生后,这些角化珠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形成所谓的 “马牙”。这就像皮肤表面会脱落皮屑一样,是口腔黏膜发育过程中的正常代谢产物,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会自然消失。

(三)与乳牙的区别:“真假牙齿” 要分清

“马牙” 并非真正的牙齿,它没有牙根,也不会像乳牙那样逐渐生长、萌出。乳牙的发育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一般在宝宝 4-10 个月左右开始萌出,而 “马牙” 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两者在形成机制和本质上完全不同,家长不必将 “马牙” 误认为是提前长出的乳牙。

二、为什么 “马牙” 不能挑掉?风险远比想象的大
有些家长看到 “马牙” 觉得不美观,或担心影响宝宝吃奶,会想办法把它弄掉,比如用针挑、用布擦或用手抠,这种做法其实暗藏巨大风险,对宝宝的伤害远大于 “马牙” 本身:

(一)引发感染:口腔成了 “细菌温床”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而且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用针挑或用布擦 “马牙”,很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形成微小的伤口。口腔内本身存在多种细菌,伤口会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导致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严重时,细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危及宝宝生命。

(二)导致疼痛:影响吃奶和休息

挑或擦 “马牙” 的过程会让宝宝感到疼痛,宝宝可能会因此哭闹不止,拒绝吃奶。吃奶量减少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而频繁哭闹还会影响宝宝的休息,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三)延误其他问题的发现:掩盖真实病情

如果 “马牙” 被挑掉后出现感染,症状可能会与其他口腔疾病混淆,干扰家长和医生的判断,延误对其他潜在问题的发现和治疗。

三、“马牙” 会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马牙” 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就像春天的嫩芽会自然生长一样,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消退,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

(一)消退时间:个体有差异,一般不超过数月

大多数宝宝的 “马牙” 会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自行脱落、消失,具体时间因宝宝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宝宝的 “马牙” 可能在出生后 1-2 个月就不见了,有些则可能持续 3-4 个月,但最终都会自然消退,不会对宝宝的口腔发育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二)日常护理:保持清洁即可,无需额外干预

在 “马牙” 存在期间,家长只需正常做好宝宝的口腔清洁即可。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乳头清洁,喂奶前用温水清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定期消毒奶瓶和奶嘴,避免细菌进入宝宝口腔。不需要用棉签、纱布等擦拭宝宝的牙龈或上颚,过度清洁反而可能损伤口腔黏膜。

(三)不影响吃奶:宝宝进食不受阻

“马牙” 通常不会影响宝宝吃奶,因为它不会阻碍宝宝吸吮乳头或奶嘴,也不会引起疼痛。如果宝宝出现吃奶时哭闹、拒奶等情况,家长应考虑其他原因,如口腔溃疡、鹅口疮、鼻塞等,而不是归咎于 “马牙”。

四、容易与 “马牙” 混淆的情况:学会正确区分
有些口腔问题看起来与 “马牙” 相似,但性质不同,需要家长学会区分,避免误判:

(一)鹅口疮:真菌感染,白色斑块易擦掉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可分布在牙龈、颊黏膜、舌面等部位。与 “马牙” 不同的是,鹅口疮的白色斑块用棉签轻轻擦拭可以擦掉,擦掉后下方的黏膜会发红、粗糙,有时还会伴有出血。宝宝可能会因疼痛而拒奶、哭闹,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二)乳牙早萌:真正的牙齿,有牙根

极少数情况下,宝宝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乳牙早萌。这些牙齿有牙根,质地坚硬,与 “马牙” 的松软、无牙根不同。乳牙早萌可能会松动,有脱落吸入气管的风险,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拔除。

(三)口腔疱疹:病毒感染,伴有疼痛和发热

口腔疱疹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疼痛。宝宝会出现拒奶、流口水、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家长该如何应对?保持淡定是关键
面对宝宝口腔中的 “马牙”,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淡定,科学对待,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错误操作:

(一)仔细观察:了解 “马牙” 的变化

家长可以定期观察 “马牙” 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变化,了解其是否在逐渐消退。如果 “马牙” 没有明显变化,也不必担心,只要宝宝吃奶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就无需处理。

(二)拒绝偏方:不盲目相信 “土方法”

有些地方流传着一些处理 “马牙” 的偏方,如用布蘸盐水擦、用针挑破等,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不安全的,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伤害。家长要坚决拒绝这些偏方,相信科学的护理知识。

(三)及时就医:出现异常情况不拖延

如果发现宝宝口腔中的白色颗粒不是 “马牙”,而是疑似鹅口疮、口腔疱疹等疾病;或者宝宝出现拒奶、哭闹不止、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做好宣教:向家人普及正确知识

除了自己了解 “马牙” 的相关知识外,家长还要向家里的其他照顾者(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普及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因不了解而对宝宝的 “马牙” 进行错误处理。

新生儿 “马牙”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宝宝出生时身上的胎脂一样,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表现。它既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不会影响宝宝的吃奶和口腔发育,更不需要用针挑掉或用其他方法去除。家长们只需保持淡定,做好日常的口腔清洁和护理,耐心等待它自然消失即可。如果对宝宝口腔中的情况有任何疑问,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护士,避免因误判而采取错误的措施。记住,科学的认知和冷静的应对,才是照顾新生儿的正确态度。

(曹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