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肚脐,是连接母体与新生生命的 “最后纽带”。在脐带脱落前后,肚脐部位偶尔出现少量渗液,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这个小小的 “伤口” 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感染,给宝宝带来不适。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像给肚脐穿上 “防护衣”,让这个特殊部位安全度过愈合期。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为大家讲讲新生儿肚脐渗液的护理要点和安全方法。
一、肚脐渗液的 “正常与异常”
要做好肚脐护理,首先得分清哪些渗液是正常愈合过程的表现,哪些可能是异常信号,避免过度紧张或忽视问题:
1. 正常渗液:愈合期的 “自然反应”
· 脐带未脱落时,肚脐根部可能会有少量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渗液,这是脐带残端的组织液,通常量少、无异味,周围皮肤不红不肿。
· 脐带刚脱落的 1-2 天内,创面可能会有少量血性渗液或淡黄色浆液性渗出,就像皮肤擦伤后的轻微渗液,这是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组织生长的正常现象,一般持续时间短,会逐渐减少。
· 异常渗液:需要警惕的 “危险信号”
· 渗液量多、颜色浑浊,呈脓性或黄绿色,伴有明显臭味,这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表现。
· 肚脐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甚至蔓延到腹部,宝宝可能伴有哭闹、拒奶、体温异常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脐炎。
· 渗液持续超过 3-5 天不减少,或反复出现血性渗液,需排除其他问题,如脐茸、脐窦等先天性脐部异常。
二、肚脐护理的 “核心原则”
无论肚脐是否有渗液,护理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为肚脐愈合创造安全环境:
(一)保持干燥:给创面 “透气空间”
干燥的环境能促进脐带残端和创面愈合,减少细菌滋生。就像潮湿的伤口不容易结痂,保持肚脐部位干燥,相当于给愈合 “加速”。护理时要避免尿液、粪便污染肚脐,洗澡后及时擦干水分,不要用湿敷料覆盖肚脐。
(二)清洁到位:清除 “潜在隐患”
及时清除肚脐部位的渗液、血痂和污垢,能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但清洁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粗暴擦拭损伤创面,就像清理精密仪器,既要干净又不能损坏部件。
(三)避免刺激:让愈合 “不受干扰”
不要在肚脐部位使用爽身粉、药膏(除非医生指导)等刺激性物质,这些东西可能堵塞毛孔、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影响愈合。也不要用手去抠脐带残端或创面的血痂,以免引发感染或延迟愈合。
(四)观察细致:捕捉 “细微变化”
每天观察肚脐部位的渗液情况、皮肤颜色、气味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就像监测 “小伤口” 的恢复进度,细微的变化可能是问题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才能早处理。
三、正确的 “清洁护理步骤”
针对肚脐有渗液的情况,掌握正确的清洁护理步骤,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愈合:
(一)准备用品:“工具齐全” 保安全
· 消毒用品:医用棉签、75% 医用酒精或碘伏(具体根据医生建议选择)。
· 辅助用品:干净的纱布、一次性手套(可选,家长手部清洁到位也可不用)。
· 注意:所有用品要保证无菌,棉签一次性使用,不要重复蘸取消毒液。
(二)清洁方法:“由内向外” 不马虎
· 家长先洗净双手,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再擦干。
· 拿起一根蘸有消毒液的棉签,从肚脐根部(脐带残端与皮肤连接处)开始,以螺旋式动作向外擦拭,范围包括肚脐内侧、脐带残端和周围皮肤 2 厘米左右。
· 每根棉签只使用一次,如果渗液较多,可更换新的棉签重复擦拭,确保所有渗液和污垢都被清除。
· 清洁后不要立即覆盖,让肚脐部位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吸干表面水分。
(三)脐带未脱落时:“重点保护” 残端
· 避免拉扯脐带残端,给宝宝穿纸尿裤时,将纸尿裤腰部往下折一点,露出肚脐,防止纸尿裤摩擦或污染残端。
· 洗澡时可采用擦浴或使用肚脐保护贴(选择透气性好的),洗完后立即取下保护贴,按上述方法清洁消毒。
· 不要因为担心渗液而用纱布紧紧包裹肚脐,过度包裹会导致潮湿,反而利于细菌生长。
(四)脐带脱落后:“关注创面” 防感染
· 脐带脱落后,创面可能会有少量渗液,继续按照上述清洁方法护理,每天 1-2 次,直到创面完全愈合,不再有渗液。
· 观察创面是否有红肿、肉芽组织突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四、常见护理误区 “避坑指南”
很多家长在护理新生儿肚脐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不仅不利于愈合,还可能增加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洁?不推荐
清水或肥皂水没有杀菌作用,无法有效预防感染,而且可能带入细菌。清洁肚脐必须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这些消毒剂能杀灭细菌,为创面提供无菌环境。
(二)渗液越多,清洁越频繁?没必要
过度清洁会刺激创面,破坏新生组织,反而延迟愈合。一般情况下,每天清洁 1-2 次即可,渗液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次数,但最多不超过 3 次,每次清洁动作要轻柔。
(三)脐带未脱落就不敢碰?不对
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弄疼宝宝或导致脐带脱落,不敢清洁肚脐根部,导致渗液和污垢堆积,增加感染风险。正确的清洁不会伤害宝宝,反而能促进脐带正常脱落和愈合。
(四)看到渗液就涂药膏?不盲目
除非医生明确诊断有感染并开具药膏,否则不要自行给肚脐涂药膏。药膏可能会堵塞创面,影响渗液排出,还可能掩盖感染症状,延误治疗。
(五)脐带脱落了就停止护理?要坚持
脐带脱落不代表肚脐完全愈合,脱落初期的创面仍需要继续护理,直到创面干燥、无渗液、皮肤完全长好,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1-2 周。
五、特殊情况的 “应对方法”
如果肚脐渗液出现异常情况,不要慌乱,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及时处理:
(一)渗液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加强清洁 + 及时就医
· 增加清洁次数至每天 2-3 次,每次彻底清洁渗液和脓性分泌物。
· 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吃奶减少、精神不佳等症状,如有这些情况或清洁后无改善,应在 24 小时内带宝宝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肚脐周围红肿:警惕感染,立即就医
· 一旦发现肚脐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无论是否有渗液,都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这可能是脐炎的表现,需要医生评估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 就医前可继续按常规方法清洁,但不要自行使用任何药物。
(三)持续血性渗液:排查原因
· 如果脐带脱落后持续有血性渗液,且量不减少,可能是创面愈合不良或存在其他问题,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四)肚脐有肉芽组织突出:不要自行处理
· 有些宝宝肚脐愈合过程中会出现红色的肉芽组织(脐茸),伴有渗液,这种情况不要自行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处理,需由医生评估,可能需要硝酸银烧灼或其他专业处理。
六、日常护理的 “辅助小技巧”
除了直接的清洁护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能帮助肚脐更好地愈合,减少渗液:
(一)纸尿裤选择与穿戴:“空间充足” 防摩擦
· 选择腰部有弹性、尺寸合适的纸尿裤,避免纸尿裤过紧压迫肚脐。
· 穿戴时将纸尿裤的上缘往下折,使肚脐完全暴露在纸尿裤外面,或使用专门为新生儿设计的肚脐开口纸尿裤,减少纸尿裤对肚脐的摩擦和污染。
(二)环境温度与湿度:“舒适适宜” 促愈合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22-26℃),湿度适中(50%-60%),避免过热导致宝宝出汗过多,汗液会污染肚脐,增加渗液和感染风险。
· 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物,材质以纯棉为宜,减少对肚脐部位的刺激。
(三)洗澡方式:“保护优先” 防浸湿
· 脐带未脱落前,尽量采用擦浴,如要盆浴,需使用肚脐保护贴,洗澡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洗完后立即取下保护贴,擦干并消毒肚脐。
· 脐带脱落后,可正常洗澡,但洗完后要用干棉签轻轻吸干肚脐内的水分,再进行清洁消毒。
新生儿肚脐渗液并不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保持清洁干燥,大多数情况都能顺利愈合。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建议家长们在护理时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观察肚脐的变化,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判断或处理。记住,科学的护理是肚脐安全愈合的关键,让这个小小的 “伤口” 在精心呵护下,顺利完成从 “纽带” 到 “肚脐” 的转变,成为宝宝健康成长的一个小小印记。
(曹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