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肾脏里的“小肿块”,哪些信号提示要警惕

2025-09-05 09: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肾脏里的“小肿块”,不全是“坏东西”

肾脏里长的“小肿块”,就像身体里的“小疙瘩”,有的是良性的(比如肾囊肿、错构瘤),安安静静待着,不会闹事;有的却是恶性的(比如肾癌),会悄悄长大,侵犯周围组织。

大多数肾脏小肿块在早期没什么明显感觉,往往是体检做B超时偶然发现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不顾——良性肿块可能一辈子相安无事,恶性肿块却会“偷偷变坏”,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学会识别那些需要警惕的信号,很重要。

二、肿块“长得快”,是最该警惕的信号

不管什么性质的肿块,生长速度都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1.良性肿块:长得慢,甚至不长大

像肾囊肿,可能几年才长大一点点,甚至一直保持原来的大小;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生长也比较缓慢,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明显变化。

2.恶性肿块:长得快,几个月就变样

如果B超、CT等检查发现,肾脏肿块在短短3-6个月内明显增大(比如直径从2厘米长到4厘米),就要高度警惕了。恶性肿瘤细胞分裂速度快,会不断抢占周围组织的空间,导致肿块快速生长。这种“快速扩张”的趋势,往往提示肿块性质不好。

定期复查(比如每3-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对比肿块大小变化,是发现这个信号的关键。

三、出现“血尿”,别大意,可能是肿块“破了”

肾脏肿块如果侵犯到肾实质内的血管,或者压迫、破坏肾盂(肾脏收集尿液的部位),就可能导致血液混入尿液,出现血尿:

1.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颜色变深

尿液呈现洗肉水色、粉红色,甚至鲜红色,有时还会有小血块。这种情况容易被发现,但可能时有时无(比如今天有,明天没了),让人误以为“好了”,其实是肿块暂时没出血,不能掉以轻心。

2.镜下血尿:眼睛看不出来,化验能发现

尿液颜色看起来正常,但化验时显微镜下能看到红细胞。这种情况更隐蔽,往往在体检尿常规时发现。只要多次检查都提示有红细胞,就要进一步排查肾脏是否有肿块或其他问题。

血尿不一定都是恶性肿块引起的(比如结石也可能导致),但如果同时发现肾脏有肿块,就必须深入检查,明确肿块性质。

四、腰部“疼痛”,可能是肿块“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了

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当肿块长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周围的组织、神经,或者侵犯肾周的筋膜,引起腰部疼痛:

1.隐痛或胀痛:肿块较大时出现

腰部隐隐作痛,像有东西“顶着”,活动后可能加重。这种疼痛通常不剧烈,容易被当作“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而忽视,尤其是长期久坐、弯腰工作的人,更要注意区分。

2.突发剧烈疼痛:可能是肿块破裂或出血

如果肾脏肿块突然破裂(比如恶性肿瘤自发性破裂),或者内部出血,会引起腰部剧烈疼痛,像“刀割”一样,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这种情况很紧急,需要立刻就医。

腰部疼痛不是肾脏肿块的早期信号,一旦出现,往往提示肿块已经不小了,必须尽快检查。

五、摸到“腰部肿块”,说明肿块已经长得不小了

肾脏位置较深,前面有腹腔脏器,后面有腰部肌肉和脊柱遮挡,所以小的肿块很难用手摸到。如果在腰部(季肋区)能摸到一个硬邦邦的肿块,边缘不规整,推不动,往往意味着肿块已经长得比较大(直径通常超过5厘米)。

这种情况在瘦的人身上更容易发现,胖的人因为脂肪层厚,可能很难摸到。但只要摸到腰部有异常肿块,不管大小,都要及时做B超或CT检查,明确来源和性质。

六、“全身症状”也可能是信号,别只盯着腰

肾脏的恶性肿块(肾癌)可能会引起一些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看似和肾脏无关,却可能是肿瘤分泌异常物质或影响身体代谢导致的:

1.体重下降:没刻意减肥,体重却掉得快

在几个月内,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5公斤以上,吃得多但吸收不好,人变得消瘦、乏力。这是因为恶性肿瘤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导致“恶病质”。

2.发热:低烧为主,抗感染治疗无效

持续低烧(37.5℃-38℃),用抗生素治疗后也不退烧,或者退烧后又反复。这种“肿瘤热”是因为肿瘤细胞释放致热物质引起的。

3.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难控制

肾脏能分泌调节血压的激素,当肿块影响肾脏的内分泌功能时,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而且用常规降压药很难控制。

这些全身症状虽然不特异,但如果同时存在肾脏肿块,就要高度怀疑肿块是恶性的。

七、检查报告里的这些“描述”,需要警惕

体检做B超、CT时,报告里的一些关键词能提示肿块可能有问题:

1.肿块性质:“实性”比“囊性”更需要警惕

l 囊性肿块:里面是液体,大多是良性(如肾囊肿),但如果报告说“囊性肿块内有实性成分”“囊壁不规则”,可能是恶性的(如囊性肾癌)。

l 实性肿块:里面是肉样组织,良性的少(如错构瘤有特定表现),如果报告没提示是错构瘤,就要警惕恶性可能。

2.血流信号:“丰富血流”要注意

B超或CT提示肿块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说明肿块血供充足,生长速度可能较快,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3.边界和形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是坏信号

良性肿块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比如肾囊肿是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恶性肿块往往边界模糊,和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毛刺状)。

拿到检查报告后,即使看不懂专业术语,也要留意这些关键词,及时让医生解读。

八、哪些人发现肾脏肿块,更要警惕?

肾脏肿块的风险不是人人平等,以下人群如果发现肾脏有肿块,需要更密切地检查和随访:

1.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

吸烟是肾癌的明确危险因素,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风险越高;长期接触石棉、镉(一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人,肾脏肿块恶性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有肾癌家族史的人

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肾癌患者,自身患肾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发现肾脏肿块后,要尽早明确性质。

3.有基础疾病的人

比如患有结节性硬化症(一种遗传病)的人,容易长肾错构瘤,但少数错构瘤可能恶变;长期透析的患者,肾脏也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肿块,需要警惕。

这些人群属于肾脏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发现肿块后不能掉以轻心。

九、发现肾脏肿块后,该做什么?

不管有没有上述信号,发现肾脏肿块后,都要按步骤处理,避免延误:

1.进一步检查:明确肿块性质

l 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比B超更清晰,能显示肿块的大小、位置、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帮助判断良恶性。

l 穿刺活检:如果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性质,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少量肿块组织,做病理检查(这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

2.听从医生建议:良性定期复查,恶性及时治疗

l 良性肿块(如小的肾囊肿、错构瘤):如果没症状,定期复查(每半年到一年一次)即可,不用特殊处理。

l 恶性肿块(如肾癌):尽早手术治疗(切除肿块或患侧肾脏),早期手术治愈率很高,晚期则需要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肾脏肿块的处理关键在“早”,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生活的影响越小。

十、肾脏“小肿块”不可怕,警惕信号别忽视

肾脏里的“小肿块”有良性也有恶性,良性的可以和平共处,恶性的则需要尽早处理。那些提示要警惕的信号——肿块长得快、出现血尿、腰部疼痛、摸到肿块、有全身症状,以及检查报告里的不良描述,都是身体在提醒“该重视了”。

定期体检(尤其是做肾脏B超)能早期发现肿块,发现后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记住,大多数肾脏恶性肿瘤在早期发现并治疗后,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别因为忽视信号而错过机会。

(宋燕燕 河南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