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膀胱里的“不速之客”,尿液会先给出信号

2023-06-10 18: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膀胱里的“不速之客”,藏不住的“尿液信号”

膀胱像个“弹性储尿袋”,平时安安静静待在盆腔里,负责暂时储存尿液。可一旦里面闯进“不速之客”——比如结石、肿瘤、炎症,最先“喊冤”的往往是尿液。这些异常会悄悄改变尿液的颜色、性状,甚至排尿的感觉,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捕捉到这些“预警信号”。

泌尿外科护士每天接触各种膀胱问题的患者,发现很多人都是因为忽视了尿液的异常,等症状严重了才来就诊。其实,尿液的变化就像膀胱的“求救信号”,早点读懂,就能早点把“不速之客”赶出去。

二、尿液带血:最直接的“红色警报”

正常尿液是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如果尿液里混进血液,不管是鲜红、粉红还是暗红,都是膀胱发出的“紧急信号”:

1.肉眼血尿: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红尿”

尿液像洗肉水一样浑浊,或者呈现鲜红色,甚至带小血块,这是最明显的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时有时无,比如今天有,明天没了,千万别以为是“好了”——这可能是膀胱里的“不速之客”(比如肿瘤、结石)偶尔出血,安静的时候就暂时“潜伏”了。

2.镜下血尿:眼睛看不出来,化验才发现

尿液颜色看着正常,但体检做尿常规时,显微镜下能看到红细胞。这种“隐形出血”更危险,因为不容易被发现,可能让问题悄悄发展。如果多次化验都提示有红细胞,一定要进一步检查膀胱。

不管是哪种血尿,都可能和膀胱里的异常有关(结石摩擦黏膜会出血,肿瘤生长会侵犯血管),必须尽快排查原因。

三、排尿次数变多:膀胱在“抗议”被打扰

平时每天排尿5-6次,突然变成10次以上,甚至晚上要起夜好几次,这是膀胱在说“我被打扰得睡不着”:

1.尿频但尿量少:每次就排一点点

刚上完厕所没几分钟,又想尿,可去了只能排出几滴。这是因为膀胱里的“不速之客”(比如炎症、小肿瘤)刺激膀胱黏膜,让膀胱总觉得“满了”,产生频繁的尿意。

2.白天正常,晚上起夜多:夜间尿频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频繁起夜(超过2次),影响睡眠。这可能是膀胱里的异常(比如结石移动)在夜间更活跃,或者膀胱的储尿功能被影响,无法像以前一样“存住尿”。

排尿次数变多本身可能不算严重,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尿急、尿痛),更要警惕膀胱里有“麻烦”。

四、尿急又尿痛:膀胱在“尖叫”被刺激

想排尿时憋不住,一有尿意就必须马上跑厕所(尿急),排尿时还觉得尿道或下腹部火辣辣地疼(尿痛),这两种症状同时出现,大多是膀胱被“刺激”得厉害:

1.尿急:像“关不住的水龙头”

憋尿能力明显下降,有时甚至会尿裤子。这是因为膀胱黏膜被炎症、结石等刺激后,变得敏感,稍微有一点尿液就会触发强烈的排尿反射。

2.尿痛:像“有东西刮过尿道”

排尿时感觉尿道里有灼热感、刺痛感,有时下腹部还会跟着疼。这可能是结石排出时摩擦尿道,或者炎症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尿液流过时就会产生疼痛。

尿急加尿痛,是膀胱炎症的典型信号,但也可能是结石、肿瘤合并感染引起的,不能简单当成“上火”处理。

五、尿液变浑浊:里面藏着“杂质”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如果变得浑浊,像淘米水,甚至有白色絮状物、沉淀物,说明膀胱里可能有“多余的东西”:

1.尿液发白、有絮状物:可能是感染

膀胱发炎时,白细胞会聚集起来“对抗细菌”,死亡的白细胞、细菌和分泌物混在尿液里,就会让尿液变浑浊,看起来白白的,有时还有絮状沉淀。这种情况往往还伴有尿急、尿痛。

2.尿液里有沙粒或小硬块:可能是结石

如果排尿时看到尿液里有细小的沙粒,或者排出小硬块(像小石头),那很可能是膀胱结石。这些结石是尿液里的矿物质结晶形成的,小的能随尿液排出,大的则会留在膀胱里继续“捣乱”。

尿液浑浊虽然不如血尿“吓人”,但也是膀胱异常的明显信号,需要通过化验、B超等检查找出原因。

六、排尿突然中断:像“水管被堵住”

正在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想尿却尿不出来,变换体位(比如蹲下、跳一下)后又能继续排尿,这种“卡壳”现象,大多是膀胱结石在“搞鬼”:

膀胱里的结石会随着尿液流动,当它刚好堵在膀胱出口(连接尿道的地方),就会像“瓶塞堵住瓶口”一样,让尿流中断。变换体位后,结石离开出口,尿流就能恢复。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男性身上(男性尿道较长,更容易被结石堵住),如果频繁出现,说明结石可能不小了,需要及时处理。

七、尿液气味异常:隐藏的“化学信号”

正常尿液有淡淡的氨味(放久了更明显),如果气味突然变得很重,或者出现特殊味道,也可能和膀胱问题有关:

1.尿液有浓烈臭味:可能是感染

膀胱或尿道感染时,细菌会分解尿液里的物质,产生难闻的臭味(像腐烂的味道),这种情况往往还伴有尿液浑浊、尿急尿痛。

2.尿液有特殊“甜腥味”:需警惕其他问题

如果尿液有类似烂苹果的甜味,可能和糖尿病有关(血糖高导致尿糖升高),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膀胱感染;如果气味特别刺鼻,且伴有血尿,要排查是否有肿瘤合并感染。

虽然气味异常不如其他信号直观,但结合尿液颜色、排尿感觉等,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膀胱问题。

八、不同“不速之客”,尿液信号各有侧重

膀胱里的“不速之客”不同,尿液给出的信号也会有差别,分清这些特点,能帮你初步判断可能的问题:

1.膀胱结石:信号多和“机械刺激”有关

l 典型信号:排尿突然中断、尿痛、尿液里有沙粒、偶尔血尿(结石摩擦黏膜引起)。

l 特点:症状多在活动后加重,变换体位可能缓解。

2.膀胱炎症:信号多和“黏膜刺激”有关

l 典型信号:尿急、尿痛、尿频、尿液浑浊、有臭味,可能伴有轻微血尿。

l 特点:起病可能较急,尤其在劳累、喝水少、性生活后容易出现。

3.膀胱肿瘤:信号以“血尿”为核心

l 典型信号:无痛性血尿(不疼,但尿液带血),可能时有时无,后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

l 特点:中老年人更常见,血尿往往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

不管是哪种信号,出现后都要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B超、膀胱镜等检查明确“不速之客”的真面目。

九、发现信号后,该做些什么?

一旦发现尿液异常或排尿不适,别慌,按这几步做能避免问题加重:

1.先观察记录:把信号“记下来”

l 尿液颜色:是鲜红、粉红还是暗红?有没有血块?

l 排尿感觉:有没有尿急、尿痛、尿频?什么时候加重?

l 其他症状:有没有发烧、腰痛?

记录这些信息,给医生看时能帮助快速判断病情。

2.多喝水:让尿液“冲洗”膀胱

发现异常后,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少量多次),增加尿量,能帮助冲洗膀胱和尿道,减少细菌停留,缓解轻微的炎症或结石刺激。但别喝太多(一次超过500毫升),以免增加膀胱负担。

3.及时就医:别拖延

尿液信号是身体的“早期预警”,拖延可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比如肿瘤从小变大)。就医后,医生可能会做尿常规、B超(看膀胱里有没有结石、肿瘤),必要时做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内部),这些检查能精准找到“不速之客”。

十、尿液是膀胱的“代言人”,读懂信号早安心

膀胱里的“不速之客”再狡猾,也藏不过尿液的“举报”——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排尿中断,这些都是膀胱在通过尿液传递信息。

平时多留意自己的尿液和排尿感觉,发现异常别忽视,及时就医检查。记住,膀胱的问题大多越早处理越简单,尿液给出的信号,就是帮你抓住最佳时机的“提示”。

(宋燕燕 河南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