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近视问题愈发普遍,从学龄儿童到上班族,近视人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小习惯,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视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则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所在。
一、用眼距离与姿势:守护视力的第一道防线
正确的用眼距离和姿势是预防近视的基础。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眼睛与书本之间应保持约 33 厘米的距离,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较为合适的阅读距离,能够有效减少眼睛的负担。在使用电脑时,屏幕与眼睛的距离最好在 50 - 70 厘米之间,并且要保证屏幕略低于眼睛水平位置,这样可以使颈部肌肉放松,减轻因长时间低头看屏幕而导致的眼部疲劳。
同时,坐姿也至关重要。要挺直脊背,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子上,以免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导致眼球受到压迫。正确的姿势不仅能让眼睛在工作时处于舒适的状态,还能避免因身体姿势不当而引发的近视加深问题。
二、光线环境:为眼睛营造舒适空间
合适的光线环境对眼睛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给眼睛带来压力,增加近视的风险。在阅读和书写时,应选择亮度适中、均匀且稳定的光源。避免在直射的阳光下或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例如在太阳直射的户外长时间阅读,或者在光线不足的室内仅依靠台灯的微弱光芒学习。
对于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来说,调整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也很重要。屏幕亮度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既不太亮也不太暗,以减少眼睛的疲劳感和不适感。此外,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还可以开启夜间模式,降低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因为蓝光是一种对视网膜有潜在损害的光线,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和视力下降。
三、用眼时间:给眼睛充足的休息
长时间持续用眼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遵循“20 - 20 - 20”原则,即每近距离用眼 20 分钟,便向 20 英尺(约 6 米)以外的远处眺望至少 20 秒,能有效缓解眼睛的疲劳。这是因为远距离眺望可以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减少睫状肌的痉挛,从而降低近视的发生几率。
对于学生和上班族而言,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至关重要。课间休息或工作间隙,可以闭上眼睛稍作休息,或者做一些简单的眼部保健操,如眼球转动、眨眼等动作,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
四、户外活动:让眼睛沐浴自然之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每天保证至少 2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够抑制眼球的异常增长,从而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散步、跑步、打球等运动,也可以是简单的户外散步聊天。关键是要让眼睛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放松和锻炼。相比之下,长时间待在室内,尤其是缺乏自然光的环境中,眼睛更容易出现疲劳和近视问题。
五、生活习惯:全方位呵护眼睛健康
除了上述具体的用眼习惯外,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也与近视防控息息相关。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眼睛健康十分重要,多吃富含维生素 A、C、E 以及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鸡蛋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视网膜和晶状体。
充足的睡眠也是眼睛健康的重要保障。睡眠过程中,眼睛的睫状肌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有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调节功能。长期熬夜不仅会导致身体疲劳,还会影响眼睛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近视的风险。
日常的小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视力。关注这些细节,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每个人对自己眼睛健康的负责,也是预防近视、守护清晰视界的有效途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每一个日常小习惯,为自己的视力保驾护航。
(胡实 安阳市眼科医院 斜视与小儿眼科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