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尿毒症:当肾脏“罢工”时怎么办

2025-06-17 09: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尿毒症作为其终末期表现,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尿毒症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肾脏功能逐渐衰竭的结果。那么,当肾脏“罢工”时,我们该怎么办?本文将从尿毒症的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引发对健康管理的思考。

一、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顾名思义,是指由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肾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当肾脏功能丧失超过90%时,尿毒症便会发生。

尿毒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这些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二、尿毒症的症状:身体的“警报”

尿毒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多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中有尿味等。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毒素堆积,刺激胃肠道所致。

2.神经系统症状: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这是因为毒素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3.心血管系统症状:高血压、心悸、胸痛、水肿等。肾脏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4.皮肤症状: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等。这是由于毒素无法排出,刺激皮肤所致。

5.其他症状: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肾脏功能衰竭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钙磷代谢,导致这些并发症。

三、尿毒症的治疗:与时间赛跑

一旦确诊为尿毒症,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尿毒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透析治疗: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透析的原理是通过人工方法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透析虽然可以维持生命,但患者需要长期依赖,且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肾移植:肾移植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肾脏,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肾功能,摆脱透析的束缚。然而,肾移植面临供体短缺、手术风险、排斥反应等问题,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3.药物治疗:尿毒症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以控制并发症,改善症状。

4.饮食管理:尿毒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限制蛋白质、盐、钾、磷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四、尿毒症的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1.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

2.控制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肾脏损伤。

3.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保护肾脏。避免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以减少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4.避免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滥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5.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增加肾脏负担。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五、尿毒症的社会影响:不仅仅是健康问题

尿毒症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透析和肾移植的费用高昂,许多患者因无法承担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此外,尿毒症患者的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尿毒症的防治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肾脏病的宣传和防治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六、结语:关爱肾脏,从今天开始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预防和科学治疗,我们完全可以与之抗争。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肾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治疗慢性病,远离尿毒症的威胁。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尿毒症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陈占领 荥阳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