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验尿为何必留 “中段尿”?留错后果竟这么多

2025-03-25 09: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检验科的窗口,经常能看到患者拿着尿杯困惑地询问:“为什么非要留中段尿?前段尿不能用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要求,背后藏着严谨的医学逻辑。作为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的关键环节,留取中段尿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可能误导医生的诊断方向。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中段尿” 的科学原理,以及留错尿液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一、先搞懂:泌尿系统的 “污染风险区”
要理解中段尿的重要性,首先需要认识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特点。我们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尿液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储存到膀胱,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其中,尿道是连接膀胱与体外的通道,也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 “污染重灾区”。

男性尿道长约 18-22 厘米,女性尿道仅 3-5 厘米,且距离肛门、阴道等菌群密集区域较近。即便日常清洁,尿道外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上仍会附着大量正常菌群,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此外,尿道黏膜本身也会分泌少量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分泌物与细菌混合后,会附着在尿道内壁。当尿液开始排出时,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前段尿液被冲刷出来,若直接留取前段尿,相当于将大量 “外源杂质” 混入样本中,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而中段尿则能有效避开这一问题。当尿液持续排出时,前段尿会像 “清洁剂” 一样冲洗尿道,将表面的细菌、上皮细胞等污染物带走,此时流出的中段尿更接近膀胱内尿液的原始状态,最大程度减少了外界污染的干扰,能真实反映泌尿系统内部的健康情况。

二、留错尿液:可能导致 3 类 “误判”
很多人觉得 “反正都是自己的尿,留哪段不一样?”,但临床数据显示,留取非中段尿可能导致多种检测误差,甚至引发误诊或漏诊。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 3 类风险:

1. 细菌检测 “假阳性”,误判尿路感染
尿常规中的 “白细胞酯酶” 和 “尿亚硝酸盐” 指标,以及尿培养的细菌计数,是判断尿路感染的核心依据。若留取前段尿,尿道外口的细菌会大量混入样本,可能导致原本无感染的患者出现 “白细胞升高”“细菌计数超标” 的假阳性结果。

例如,一位健康女性因留取前段尿,检测显示尿细菌数达 10^5 CFU/mL(正常应<10^4 CFU/mL),被误诊为尿路感染并服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药物副作用风险,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这种情况在女性中尤为常见,因女性尿道短且与阴道距离近,更容易受到阴道分泌物中细菌的污染。

2. 关键指标 “被稀释”,漏诊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如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等,往往需要精准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若留取尿液时未按规范操作(如未先排尿弃去前段),可能导致尿液被尿道分泌物稀释,或混入大量水分,使原本异常的指标 “伪装正常”,造成漏诊。

比如,一位早期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本应达 0.3g/L(超过 0.15g/L 即异常),但因留取了被稀释的尿液,检测结果显示为 0.12g/L,医生未能及时发现肾脏损伤,延误了治疗时机。等到患者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明显症状时,肾功能已出现不可逆损伤,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3. 上皮细胞 “干扰判断”,掩盖真实病情
尿液中少量上皮细胞(如尿道上皮细胞)属于正常现象,但大量上皮细胞可能干扰其他指标的解读。若留取前段尿,尿道黏膜脱落的上皮细胞会大量进入样本,可能导致显微镜下观察时,医生难以区分上皮细胞与异常细胞(如红细胞、肿瘤细胞),或因上皮细胞过多掩盖了少量异常细胞的存在。

例如,一位膀胱癌早期患者的尿液中本含有少量肿瘤细胞,但因样本中混入大量尿道上皮细胞,检测时未被发现,直到出现血尿症状时才确诊,此时肿瘤已进展至中期,治疗效果远不如早期。

三、正确留尿 “四步走”,轻松规避风险
其实,留取中段尿的操作并不复杂,只需掌握 “清洁、弃前、留中、密封” 四个关键步骤,就能最大程度保证样本质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清洁外阴,减少外部污染
留尿前,需用医院提供的无菌湿巾或清水清洗外阴(女性需分开阴唇清洗,男性需翻开包皮清洗龟头及尿道口),但注意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剂,以免化学物质残留影响检测结果。清洗后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干,避免水分混入尿杯。

第二步:先排弃前段尿,冲洗尿道
开始排尿后,先将前 10-20 毫升尿液排入马桶(或其他容器)弃去,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前段尿冲洗尿道,带走表面的细菌、上皮细胞等污染物。此时不要急于接尿,需持续排尿 3-5 秒后再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接取中段尿,控制尿量
将无菌尿杯打开,对准尿道口接取中间部分的尿液,尿量约占尿杯容积的 2/3(通常为 10-15 毫升)即可,无需接满。接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尿杯边缘接触外阴或衣物,防止二次污染。

第四步:及时密封送检,避免变质
接取完成后,立即盖紧尿杯盖子,在杯身标注姓名、年龄等信息,尽快送往检验科(建议 30 分钟内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需将尿液密封后冷藏(2-8℃),但冷藏时间不宜超过 2 小时,以免尿液中的细菌繁殖、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测准确性。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留尿前建议多饮水,使尿液处于稀释状态,避免因尿液浓缩导致指标误差;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月经前后 3 天内也不建议留尿),防止经血混入样本;若正在服用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需提前告知医生,因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尿糖、尿蛋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四、特殊人群:这些情况需特别注意
除了普通患者,部分特殊人群留取中段尿时需要更细致的操作,或需采取特殊方式:

对于儿童、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可在家人或医护人员协助下留尿,协助者需提前做好手部清洁,避免直接接触尿杯内壁。对于需要长期监测尿液的患者(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在家中使用无菌尿杯留取中段尿,但需注意留尿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宠物毛发等污染物混入。

而对于尿培养等对无菌要求极高的检查,可能需要医护人员进行 “导尿术” 获取尿液样本。这种方式虽能完全避免尿道污染,但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医生评估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患者无需自行尝试。

结语
小小的 “中段尿”,看似是验尿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实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更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大家能重视中段尿的留取规范,在下次验尿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让每一份尿液样本都能真实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毕竟,在健康面前,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

(郭艳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