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日常这些事容易早产,最好避开,准妈咪千万别大意!

2025-08-28 08: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孕是场甜蜜又艰辛的旅程,每一位准妈妈都希望宝宝能足月健康降临。然而,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或行为,可能悄悄增加早产风险。早产儿因器官发育不成熟,可能面临呼吸窘迫、感染、喂养困难等挑战。

一、过度劳累:身体“超负荷”的隐形杀手

1、体力劳动“超标”

高危行为:长时间站立、频繁弯腰搬重物、爬高擦窗等。

风险原理:腹部用力会压迫子宫,增加宫缩频率;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引发胎盘供血不足。

2、精神压力“爆表”

常见场景:职场高压、家庭矛盾、经济焦虑等长期精神紧张。

身体反应:压力激素升高会刺激子宫收缩,同时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缓解方法:每天留出15分钟冥想或深呼吸;与朋友倾诉或写日记释放情绪;睡前听轻音乐、泡温水脚放松身心。

3、睡眠不足“恶性循环”

危险信号:连续一周每日睡眠<6小时,或夜间频繁醒来无法再入睡。

连锁反应:睡眠剥夺会扰乱激素分泌,导致炎症因子增加,削弱子宫颈的屏障功能。

二、饮食“雷区”:吃错可能触发宫缩

1、生冷食物“藏风险”

黑名单:生鱼片、半熟牛排、溏心蛋、未洗净的蔬果、凉拌菜等。

潜在危害:可能携带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引发腹泻、宫内感染,刺激子宫收缩。

2、刺激性食物“火上浇油”

需警惕:过量咖啡因(每日>200mg,约2杯咖啡)、辛辣食品、浓茶、酒精。

作用机制:咖啡因和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率;辛辣食物可能引发胃痛、腹泻,间接刺激子宫。

替代选择:用低因咖啡或花草茶替代;烹饪时用柠檬、姜片替代辣椒调味;酒精类饮品完全避免。

3、营养失衡“拖后腿”

关键营养素:

镁:缺乏可能导致子宫过度敏感(推荐食物:南瓜籽、杏仁、黑巧克力)。

维生素E:抗氧化保护胎盘(推荐食物:葵花籽、菠菜、猕猴桃)。

Omega-3脂肪酸:减少炎症反应(推荐食物:三文鱼、亚麻籽、核桃)。

三、生活习惯“隐患”:小细节大影响

1、长时间泡热水澡

风险点:孕期体温每升高1℃,胎儿心率可能增加10-15次/分钟,长时间高温环境(如泡澡、桑拿)可能引发宫缩。

安全建议:淋浴水温控制在38℃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直接敷腹部。

2、忽视口腔卫生

连锁反应: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增加早产风险(研究显示,严重牙周病孕妇早产率是健康者的3倍)。

护理要点:每日刷牙2次,使用软毛牙刷;餐后用牙线清洁牙缝;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进行专业清洁。

3、憋尿或便秘

生理影响:膀胱过度充盈会压迫子宫;长期便秘导致排便用力,可能引发胎膜早破。

改善措施:

尿频: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白天均匀补充水分。

便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每天定时排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等温和泻药。

四、环境与运动:选对方式很重要

1、接触有害物质

高危环境:新装修房屋(甲醛)、印刷厂(苯)、农药喷洒区、二手烟环境。

防护措施:怀孕后避免参与装修;工作需接触化学物质时,佩戴N95口罩和手套;远离吸烟人群,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

2、剧烈运动或高风险活动

需避免:跳跃、快速转身、突然弯腰、骑马、滑雪、潜水等。

推荐运动:散步(每日30分钟)、孕妇瑜伽(避免仰卧位超过3分钟)、游泳(水温适宜时)。

运动信号: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动异常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3、忽视产检信号

关键检查:

宫颈长度测量:通过超声监测宫颈变化,宫颈缩短(<2.5cm)可能提示早产风险。

胎纤维连接蛋白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该蛋白,提示7-14天内可能分娩。

行动指南:按医生建议定期产检,出现宫缩、破水、见红等征兆及时就诊。

五、特殊情况:多胎、感染与慢性病

1、多胎妊娠

风险解析:双胎或多胎孕妇的子宫被过度拉伸,更容易提前发动宫缩。

管理重点:

增加产检频率(每2周一次)。

补充足够蛋白质(每日80-100克)和铁剂(预防贫血)。

孕34周后考虑住院观察,适时终止妊娠。

2、生殖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淋球菌等。

感染途径:性传播或阴道菌群失衡。

预防措施: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伴侣同治感染。

出现分泌物异味、瘙痒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3、慢性疾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的血压或血糖会损害胎盘功能,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风险。

控制目标:

血压:<140/90mmHg。

血糖:空腹<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

协作治疗:与内科医生、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定期监测指标。

孕期没有“小事”,每一次选择都关乎宝宝的安全。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用科学的方式呵护自己和胎儿,就是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妈妈都能收获足月健康的宝贝,享受幸福的亲子时光!

(冯双苗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病理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