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可能听说过 “疝气” 这个词,甚至身边就有人患有疝气。然而,很多人对疝气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觉得它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殊不知,若不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疝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析成人与儿童疝气的治疗与护理要点,让大家对这种疾病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
一、认识疝气:成因与症状
疝气,从医学角度来讲,是指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它就像一个 “调皮的小捣蛋”,不安分地 “离家出走”,跑到不该去的地方。
成人疝气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会逐渐萎缩,变得薄弱,这就好比房屋的墙壁出现了裂缝;同时,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等,会使腹内压力持续升高,给疝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成人疝气最常见的类型是腹股沟疝,患者通常会在腹股沟区发现可复性肿块,即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肿块突出,而平卧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又可回纳腹腔。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坠胀感、腹痛等不适症状。
儿童疝气则多为先天性因素导致。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若鞘状突未闭合或闭合不全,就容易形成疝气。儿童疝气中,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多见,发病时,孩子的腹股沟或阴囊部位会出现肿块,在孩子哭闹、用力排便时,肿块更为明显,安静休息或平卧后,肿块可自行消失。一些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仅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等,家长需格外留意。
二、成人疝气:治疗与护理要点
(一)治疗方法
成人疝气一旦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是治愈成人疝气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历史悠久,是将邻近组织强行缝合以修补疝环,但这种方法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复发率相对较高。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利用人工补片来加强腹壁的薄弱部位,该方法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也较低,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的治疗,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费用也相对较高。
(二)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对成人疝气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在伤口护理方面,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饮食上,术后初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便秘,增加腹内压力。在活动方面,术后短期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疝气复发。一般术后 1 - 3 个月内,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儿童疝气:治疗与护理要点
(一)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疝气,治疗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因素。一般来说,6 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存在自愈的可能,可先采取保守治疗,使用疝气带压迫疝环,防止疝内容物突出,为鞘状突的闭合创造条件。但需注意,使用疝气带时要避免过紧,以免影响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如果孩子超过 1 岁,疝气仍未自愈,通常建议手术治疗。目前,儿童疝气手术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等优点,对孩子的身体影响较小,术后住院时间短,能让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护理措施
儿童疝气术后护理,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的伤口和日常活动。术后要确保孩子的伤口清洁,避免孩子抓挠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可以给孩子穿上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在饮食上,鼓励孩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内压升高。此外,要注意限制孩子的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哭闹,防止疝气复发。同时,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心理安慰,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有助于孩子的术后恢复。
四、预防疝气: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预防疝气都十分重要。对于成人来说,要避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这些都能有效降低腹内压力,减少疝气发生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腹壁肌肉的力量。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孩子暴饮暴食,防止孩子过度哭闹,减少腹内压力增加的机会。同时,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疝气虽然常见,但它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了解疝气的成因、症状、治疗和护理方法,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旦发现疝气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切不可掉以轻心。
(杨健 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