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换牙期,家长最容易踩的 5 个 “护牙雷区”

2025-08-08 13: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换牙期,就像一场牙齿的 “更新换代” 工程,标志着乳牙逐渐退场,恒牙闪亮登场。这一过程不仅关乎孩子的口腔健康,更对未来牙齿整齐美观和咀嚼功能有着深远影响。然而,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度过换牙期时,因缺乏科学认知,不经意间踏入了 “护牙雷区”,给孩子的牙齿健康埋下隐患。接下来,我们就来揭秘家长在孩子换牙期最容易踩的 5 个 “护牙雷区”,并提供正确的应对策略。

雷区一:放任乳牙龋坏不管
有些家长认为,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替换,即使出现龋齿也无需治疗,等换牙后自然就好了。这种错误观念是大错特错的。乳牙龋坏若不及时处理,危害极大。首先,龋洞会引发疼痛,影响孩子进食和咀嚼,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其次,龋坏严重的乳牙可能引发根尖周炎,炎症扩散会影响下方恒牙胚的发育,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萌出异常等问题。此外,乳牙过早脱落会使相邻牙齿移位,占据恒牙萌出空间,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增加日后正畸难度。

正确做法是,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要重视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一旦发现乳牙龋坏,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口腔医院就诊,根据龋坏程度进行补牙等相应治疗,保护乳牙直至正常脱落。

雷区二:用手强行拔除松动乳牙
当孩子乳牙松动时,部分家长心急,觉得乳牙迟迟不掉会影响恒牙生长,便直接用手强行拔除。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孩子的乳牙牙根尚未完全吸收,强行拔除可能导致牙龈撕裂、出血不止,还容易引发感染,造成局部肿胀、疼痛。而且,不当的拔牙方式可能使乳牙牙根残留,阻碍恒牙正常萌出。

实际上,乳牙松动是正常的换牙过程,大部分乳牙会在牙根自然吸收后自行脱落。家长只需耐心等待,在此期间,鼓励孩子多吃一些稍带硬度的食物,如玉米、苹果等,通过咀嚼促进乳牙牙根吸收和恒牙萌出。若乳牙已明显松动但长时间不脱落,而恒牙已在乳牙舌侧或唇侧萌出,形成 “双排牙” 现象,这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拔除。

雷区三:忽视孩子不良口腔习惯
换牙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舔牙、咬唇等。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只是偶尔为之,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长期的不良口腔习惯会对牙齿和颌面部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吮指会使口腔内压力改变,导致上颌前突、牙弓狭窄、开颌等畸形;舔牙会使正在萌出的恒牙受到向外的推力,造成牙齿倾斜、排列不齐;咬下唇会导致下前牙舌倾、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影响面部美观和咬合功能。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口腔习惯,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如陪孩子做游戏、阅读绘本等,减少不良习惯的发生。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耐心讲解不良习惯的危害,让孩子主动配合改正。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持续存在且难以纠正,应及时咨询口腔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治疗。

雷区四:过度补钙或盲目使用含氟产品
为了让孩子的恒牙长得更坚固,有些家长会给孩子过度补钙,认为钙补得越多,牙齿就越好。其实,牙齿发育所需的钙在胚胎时期就已基本储备完成,换牙期过度补钙不仅无法使牙齿更坚固,反而可能导致骨骼过度钙化,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引发高钙血症等健康问题。此外,部分家长听说含氟产品能预防龋齿,便盲目给孩子使用高浓度含氟牙膏或频繁使用含氟漱口水。然而,孩子吞咽功能尚未完善,过量摄入氟会导致氟斑牙,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损害牙齿釉质结构,降低牙齿抗龋能力。

在孩子换牙期,保证均衡的饮食营养即可满足牙齿发育需求,无需额外过度补钙。选择儿童牙膏时,应根据孩子年龄挑选合适含氟量的产品,3 岁以下儿童应使用含氟量低于 500ppm 的牙膏,每次用量不超过米粒大小;3 - 6 岁儿童可使用含氟量 500 - 1100ppm 的牙膏,每次用量不超过豌豆大小。同时,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吞咽牙膏。含氟漱口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给孩子使用。

雷区五:不重视换牙期口腔检查
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牙齿出现疼痛等明显问题时,才想到带孩子看牙医。实际上,在换牙期,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至关重要。专业的口腔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孩子牙齿发育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如恒牙萌出异常、牙列不齐、多生牙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早期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能降低治疗难度,还能减少孩子的痛苦和治疗费用。

建议家长每 3 - 6 个月带孩子到正规口腔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口腔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建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障牙齿健康发育。

孩子的换牙期是牙齿健康的重要奠基阶段,家长要走出这些 “护牙雷区”,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只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口腔护理和关注,才能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绽放自信灿烂的笑容。

(李志玲 河南省浚县新镇中心卫生院 口腔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