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甲状腺异常早发现:生长发育阶段的检验要点

2025-03-26 13: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 “黄金赛道” 上,甲状腺就像一台精密的 “发动机”,掌控着身体代谢、智力发育、骨骼生长的节奏。然而,当这台 “发动机” 出现故障,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可能在孩子的身高曲线、学习表现甚至情绪变化中埋下隐患。据统计,我国儿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1/2000-1/4000 ,儿童甲亢患病率也达到 0.02%-0.1%。因此,掌握甲状腺异常的早期信号与检验要点,成为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一课。

一、甲状腺:儿童成长的 “隐形指挥官”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形内分泌腺体,通过分泌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调节全身代谢。对儿童而言,甲状腺激素不仅维持体温、心跳和能量消耗,更是大脑发育的 “黄金催化剂”。在胎儿期至 3 岁的脑发育关键期,甲状腺激素参与神经元分化、突触形成和髓鞘化过程,若此时缺乏甲状腺素,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同时,它还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促进骨骼生长板的增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常表现为生长迟缓,每年身高增长不足 5 厘米。

二、异常信号:藏在生活细节里的 “警报”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往往隐匿且多样化,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孩子可能出现面色发黄、皮肤粗糙、便秘、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学习成绩下滑和注意力不集中常被误认为是 “学习态度问题”;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则表现为多汗、心慌、脾气急躁、食量增加但体重不增,严重时眼球突出、手抖等症状才引起家长重视。此外,青春期女孩由于激素波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部分结节可能存在恶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甲减患儿在新生儿期常无明显症状,若未及时筛查干预,可能在 6 个月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身材矮小等典型表现。因此,家长需对孩子的细微变化保持敏感:比如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怕冷;食量正常却总喊肚子胀;原本成绩优异却频繁出现注意力涣散等,这些都可能是甲状腺异常的 “早期预警”。

三、精准检验: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筛查策略
1、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这是发现先天性甲减的第一道防线。宝宝出生后 2-3 天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若 TSH 异常升高,需进一步检测 T4 确认诊断。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将此项筛查纳入常规,确诊后及时补充甲状腺素,90% 以上的患儿可实现正常生长发育。

2、定期体检与针对性检查:儿童体检中应将甲状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项目,特别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风险人群。一般建议 3 岁后每年检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包括 TSH、T3、T4、游离 T3(FT3)、游离 T4(FT4)等指标,必要时结合甲状腺超声评估腺体形态。

3、特殊时期重点关注:青春期由于生长发育加速、学业压力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上升。女孩月经初潮前后、男孩变声期,若出现情绪波动大、体重异常变化等,需及时排查甲状腺功能。此外,接受过头颈部放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更应缩短检查周期。

四、科学应对:早发现早干预的黄金法则
一旦确诊甲状腺疾病,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甲减患儿需终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调整药量;甲亢患儿可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控制病情,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同时,饮食管理也不容忽视:碘摄入量需适度,既不能过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也不宜完全禁碘,建议选择加碘盐并保持均衡饮食。

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孕期妈妈需保证碘营养充足,避免甲减影响胎儿发育;培养孩子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建立生长发育档案,动态监测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变化。

甲状腺异常并非不可战胜的 “敌人”,只要家长掌握科学知识,善用医学检测手段,就能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当好 “健康侦察兵”。从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 “第一关”,到青春期体检的 “护航站”,每一次细致观察与精准检验,都是为孩子的未来筑牢健康防线。让我们用专业与关爱,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确保这台 “生命发动机” 始终高效运转。

(吴豪 许昌市中心医院 核医学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