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了解妊娠高血压,守护母婴健康防线

2025-08-22 17: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妊娠高血压,医学上规范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5%-12%。该疾病并非单一病症,而是包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子痫前期(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或器官损害)、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抽搐)及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孕前已存在高血压)等四种临床类型。这种疾病会通过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引发全身小血管痉挛等机制,对孕妇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同时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系统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实施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妊娠高血压的分类

1.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无明显器官功能损害。病情通常较轻,但需密切监测防进展为子痫前期。

2. 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以下任一表现:尿蛋白定量≥0.3g/24h或随机尿蛋白(+);或无蛋白尿但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⁹/L)、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为正常值2倍以上)、肾功能损害(血肌酐>97μmol/L)、肺水肿、新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等器官功能受累证据。

3. 子痫:子痫前期最严重阶段,指子痫前期孕妇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典型发作: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后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约1 - 1.5分钟后抽搐减弱、肌肉松弛,深长吸气恢复呼吸。抽搐前后神志丧失,抽搐次数越多、持续越久,对母婴危害越大。

4.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妊娠前确诊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持续至产后12周后;或妊娠前未测血压,妊娠20周前发现血压升高且持续至产后12周后。此类孕妇孕期高血压恶化及子痫前期发生率显著增加,需早孕期开始加强监测。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可能包括:

- 血压持续升高(通常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间隔4小时以上重复测量两次确诊,测量时孕妇应静坐休息5分钟以上,取坐位或卧位,袖带大小适合上臂臂围)

-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是子痫前期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 肿胀(尤其是手和脸):表现为经休息后不消退的凹陷性水肿,多始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外阴、腹部甚至全身,严重者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 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头痛多位于前额或枕部,呈持续性;视力模糊可表现为视物不清、复视、盲点或视野缺损;上腹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提示可能存在肝脏受累

- 体重异常增加: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多因水钠潴留所致,常早于显性水肿出现

 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 首次怀孕:初产妇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胎盘血流灌注不良,发病风险较经产妇高2-3倍

- 家族史(如母亲或姐妹有妊娠高血压史):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4倍

- 多胎妊娠:子宫过度膨胀导致胎盘面积增大、胎盘功能负荷增加,子痫前期发生率是单胎妊娠的3-5倍

- 肥胖:体重指数(BMI)≥30kg/m²的孕妇,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紊乱,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年龄过小者血管发育尚未成熟,年龄过大者血管弹性降低,均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

妊娠高血压的诊断

妊娠高血压诊断主要依靠规范血压测量和尿液检查。孕期首次产检测基础血压,妊娠20周后每4周测一次血压,高危孕妇增加测量频率。尿蛋白检测可用定性或定量方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金标准。必要时还需进行血常规等血液检查,以及胎儿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全面评估母婴状况。

妊娠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

目前无完全预防妊娠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但以下措施可降低风险:

-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妊娠早期开始规律产检,20周后加强血压监测,每次产检测尿蛋白,以便早发现异常。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约30分钟)和保持适当体重(正常BMI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1.5 - 16kg)。

- 避免高盐饮食,减少钠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避免高钠食物,减轻水钠潴留。

- 保持良好休息和睡眠:每天保证8 - 9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增加胎盘血流灌注,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

- 管理好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孕前控制好慢性疾病,孕期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监测指标。

对于已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轻度患者门诊治疗,密切监测相关情况;中重度患者住院治疗,给予降压、解痉(常用硫酸镁)、镇静等药物治疗,严格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当出现子痫等情况时,为挽救母婴生命,可能需及时终止妊娠,分娩方式根据孕周、宫颈条件及母婴状况综合决定。 

 结语

妊娠高血压作为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但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完善的孕期保健体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管理,实现早期识别;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的降压、解痉等治疗措施;配合科学的孕期管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可以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有效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孕妇及其家属应充分认识妊娠高血压的严重性和可防可控性,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建议,共同构筑坚实的母婴健康防线,确保平安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刘亚楠 扶沟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