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需知晓

2024-05-17 16: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出现或发现的高血糖代谢异常状态,是孕期特有的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这种状况通常发生在妊娠的第二或第三阶段,即怀孕24周后至分娩前的孕中期和孕晚期。由于胎盘会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导致母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约有6%-9%的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都存在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准妈妈们需要系统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以便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规范化管理策略。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与怀孕期间母体激素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会显著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在孕中晚期达到高峰,导致血糖代谢效率下降。此外,遗传因素(如家族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超标(BMI≥25kg/m²)、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每月超过2kg)、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都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未来5-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达50%。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症状通常较为隐匿,约80%的准妈妈在疾病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当血糖持续升高时可能出现的典型表现包括:

- 频繁的尿感: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渗透性利尿,每日排尿次数可达8-10次,夜间尤为明显。

- 异常口渴:高血糖导致细胞内脱水,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表现为持续性口渴感,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ml仍不能缓解。

- 过度疲劳: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产生能量,机体只能通过分解脂肪供能,导致乳酸堆积,出现持续性乏力,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恢复。

- 视力模糊:高血糖使眼内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屈光度发生暂时性变化,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血糖控制后可逐渐恢复。

- 反复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常见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念珠菌感染(白带增多伴瘙痒)及皮肤疖肿等,且感染易反复发作。

 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若未及时干预,将对母婴健康造成多系统危害,具体风险包括:

- 对母亲: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升高3倍)、羊水过多(风险增加2-3倍)、剖宫产率(约40%需手术分娩)、产后出血及未来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较正常孕妇高7倍)。

- 对胎儿:可能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巨大儿发生率达25%-42%,出生体重≥4000g)、胎儿肺成熟延迟(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1-2小时血糖<2.2mmol/L)、高胆红素血症及远期代谢综合征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临床推荐在怀孕24至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规筛查。筛查流程通常分为两步:首先进行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服糖后1小时血糖≥7.8mmol/L为异常;异常者需进一步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10.0mmol/L或2小时≥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对于高危孕妇(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既往不良孕产史),建议在早孕期(12-16周)即进行首次筛查。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需采取"五驾马车"综合策略,包括:

- 饮食调整:遵循"少食多餐(每日5-6餐)、营养均衡"原则,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5%-50%(优选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蛋白质占20%-25%(每日约75-100g优质蛋白),脂肪控制在25%-30%,每日热量摄入根据孕前体重计算(约25-30kcal/kg),避免精制糖及含糖饮料。

- 定期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餐后快走(步速4-5km/h)、孕妇游泳(水温32-34℃)或产前瑜伽,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及空腹运动,运动中若出现宫缩、阴道出血等情况需立即停止。

- 监测血糖: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自我监测,每日监测4次(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理想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每周至少记录2天完整血糖数据供医生评估。

- 药物治疗:当饮食运动管理1-2周后血糖仍不达标时,需启动药物治疗,首选人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禁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定期产检:除常规产检项目外,需增加超声监测(每4周评估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监护(32周后每周1次)、羊水量监测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2-4周1次,目标<5.5%)。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受激素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但准妈妈们可通过以下三级预防措施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 孕前干预:备孕时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 18.5-24.9kg/m²),超重者建议减重5%-10%后再妊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需提前进行糖代谢筛查。

- 孕期管理:孕早期开始规律运动(每日至少20分钟),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正常体重孕妇总增长11.5-16kg),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 营养优化:选择全谷物、新鲜蔬果、优质蛋白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g。

- 高危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在早孕期、中孕期分别进行糖代谢评估,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孕期并发症,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规律的适度运动、严密的血糖监测和规范的医疗干预,90%以上的患者可实现良好的妊娠结局。准妈妈们应主动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与产科医生、营养师、内分泌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血糖监测,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产后6-12周需进行糖代谢复查,此后每1-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以降低远期代谢性疾病风险。通过医患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母婴安全,为宝宝的健康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刘亚楠 扶沟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