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痫证”或“羊痫风”,其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的“癫疾”论述。中医对癫痫的认识不同于西医的病理机制分析,而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及内外致病因素密切相关,核心病机在于神机失用、元神失控,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相结合。
病因
在中医理论中,癫痫的发作通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痰湿内阻:中医理论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痰湿是引发癫痫的关键病理因素。外感湿邪如久居潮湿环境、淋雨涉水,或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寒凉,均可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凝聚成痰。此痰浊属阴邪,易阻遏气机、蒙蔽清窍,当痰浊上扰脑窍时,可致心神失守、神机逆乱,表现为突然昏仆、口吐涎沫等典型发作症状。临床常见体型肥胖、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的患者,多属此型。
2. 肝风内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长期情志不遂、精神紧张或暴怒伤肝,可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热内生引动肝风,形成“肝阳化风”“热极生风”之证。风性主动善行数变,肝风夹痰上扰巅顶,扰乱脑神则发为抽搐、两目上视。此类患者常伴有急躁易怒、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肝火旺表现,发作前多有情绪波动等诱因,舌边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体征。
3. 心脾两虚:心主血脉而藏神,脾主运化而气血生化之源。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仅耗伤气血,更损及心脾功能:心气虚则神失所养,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气虚则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心脾两虚进一步加重气血不足,脑窍失养,形成“因痫致虚,因虚致痫”的恶性循环。患者多表现为发作频繁但程度较轻、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常伴有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 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充足则脑髓充盈、神机正常。若先天禀赋不足(如母体孕期受邪、分娩损伤),或后天失养、久病及肾,均可致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而发为癫痫。此类患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等肾精不足表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发作多与劳累、熬夜等耗伤肾精的因素相关。
调理解析
中医治疗癫痫,通常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主要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食疗等。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癫痫强调“辨证施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经典方剂加减。痰湿内阻型常用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以半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石菖蒲、郁金开窍醒神;肝风内动型选用天麻钩藤饮或羚角钩藤汤,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羚羊角(或水牛角代)、白芍凉肝熄风;心脾两虚型予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肾精不足型则用左归丸或河车大造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紫河车、龟板、鹿角胶益精填髓。临床常配伍全蝎、蜈蚣、僵蚕等虫类药以搜风通络,增强止痉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手段。主穴多选用百会(醒脑开窍)、风府(祛风通络)、大椎(清热镇痉)、太冲(平肝熄风)、丰隆(化痰湿)、神门(宁心安神),根据证型加减配穴:痰湿盛加阴陵泉、足三里;肝火旺加行间、侠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肾精不足加肾俞、太溪。治疗采用毫针刺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发作期可配合人中、十宣等急救穴位,缓解期每周治疗2-3次,疗程多在3个月以上。
3. 推拿按摩: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防治癫痫。常用手法包括按揉法、推法、拿法,重点操作头面部及四肢穴位:按揉百会、印堂、太阳以清利头目;推揉风池、风府以祛风散寒;拿揉合谷、太冲以平肝止痉;摩腹、揉足三里以健脾化痰。对发作后肢体乏力、肌肉酸痛者,可配合捏脊疗法调节脏腑功能,每次治疗20-30分钟,宜在缓解期进行,避免在过饥、过饱或情绪激动时操作。
4.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遵循“药食同源”原则,强调“食养为先”。癫痫患者饮食宜清淡平和,忌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肥甘厚味(如肥肉、油炸食品)及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以防助湿生痰、引动肝风。推荐食用具有健脾化痰作用的山药、莲子、薏米;平肝潜阳的菊花、决明子、芹菜;养心安神的桂圆、红枣、百合;补肾益精的核桃、黑芝麻、枸杞。可将上述食材制成药膳,如山药莲子粥(健脾化痰)、菊花枸杞茶(平肝明目)、核桃芝麻糊(补肾填精),长期服用以辅助改善体质。
5.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是癫痫发作的重要诱因。情志调摄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患者自身要学会情绪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态,避免大喜大悲、过度紧张;二是家属应给予理解与支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言语刺激。《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愉悦,有助于肝气调达、气血畅通,减少发作频率。
6. 生活起居:规律的生活习惯对癫痫康复至关重要。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成人7-8小时/天,儿童8-10小时/天),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因“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易致肝血不足、虚火上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如长时间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精神疲劳(如长时间用脑、沉迷电子设备);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尤其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如出汗后及时更衣、避免空调直吹头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癫痫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情志调摄及生活管理等多维手段,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祛除病理产物,从而达到减少发作、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于原发性癫痫、儿童癫痫及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中医调理具有独特优势。但需注意,癫痫急性发作时应优先采用西医急救措施,缓解期可结合中医调理;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切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贺丽娟 金水区总医院 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