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经常反酸、烧心,是“胃病”还是“心脏病”?

2024-04-26 20: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胸口又烧得慌,还反酸水,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心脏不好?”生活中,不少人曾被这样的疑问困扰。反酸、烧心是两种极为常见的身体不适,但它们的“幕后推手”却可能来自消化系统或循环系统——前者多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表现,后者则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问题相关。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部位相近,容易被混淆,甚至可能因误判延误治疗。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两种“烧心”的区别,教你科学分辨“胃病”与“心脏病”,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

首先要明确:多数情况下,反酸伴随的烧心是“胃病”(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但少数无反酸的胸骨后疼痛、烧心,可能是“心脏病”(如心绞痛)的信号。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病变器官不同——前者是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引起的“化学性灼烧”,后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疼痛,症状细节、诱发因素和缓解方式都有明显差异。

先看最常见的“胃病”原因——胃食管反流病。我们的食管与胃之间有一道“闸门”,名为“食管下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这道“闸门”在进食后关闭,防止胃里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反流回食管;但当“闸门”功能减弱(如肥胖、长期腹压增高)或结构受损(如食管裂孔疝)时,胃酸就会逆流而上,刺激食管黏膜。由于食管黏膜缺乏胃黏膜那样的“抗酸保护层”,一旦接触胃酸,就会出现灼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同时,胃酸还可能带着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形成“反酸”(口腔有酸味或苦味)。

这类“胃病型”反酸、烧心有三个典型特点,可帮你初步判断:

-症状与饮食强相关:通常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出现,尤其是吃了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或喝了咖啡、碳酸饮料后会加重;平躺、弯腰、下蹲时,腹压增高会进一步推动胃酸反流,症状也会更明显。

-伴随症状多在“上消化道”:除了反酸、烧心,还可能出现咽喉异物感(总觉得喉咙有东西卡着)、慢性咳嗽(胃酸刺激咽喉和气管)、牙齿酸蚀(长期反酸腐蚀牙釉质)等,很少伴随胸痛、胸闷之外的全身症状。

-缓解方式较明确:喝温水、吃少量苏打饼干(中和胃酸),或站立、散步(减少腹压)后,症状通常能在10~20分钟内缓解;若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药”,效果会更明显,多数人服药1~2天症状就会减轻。

再看容易被混淆的“心脏病”原因——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代表的心脏问题。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当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时,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至胸骨后、心前区,部分人会感觉是“胸口烧心、发紧”,甚至疼痛放射到咽喉部、左肩,容易与胃食管反流病混淆。但这类“心脏型”不适,有四个关键特征可与“胃病”区分:

-诱发因素多与“活动”相关:通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快走、爬楼梯等增加心脏负荷的场景下出现,而非饭后;比如有人散步10分钟后突然胸口烧痛,停下休息3~5分钟后就缓解,这更可能是心脏问题。

-症状更偏向“缺血性疼痛”:不同于胃病的“灼烧感”,心脏病引起的不适多是“压榨样疼痛”“闷痛”或“紧缩感”,仿佛胸口被重物压住,部分人会伴随呼吸困难、出汗、头晕、手脚发凉等全身症状,很少出现反酸、咽喉异物感。

-缓解方式与“休息、硝酸甘油”相关:停止活动后,症状通常能在5分钟内缓解;若含服硝酸甘油(一种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多数人1~2分钟内就能明显减轻,而抑酸药对这类症状完全无效。

-高危人群需重点警惕:年龄超过50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口不适,即便没有典型胸痛,也应优先排查心脏问题——这类人群是心脏病的高危群体,症状可能更不典型。

为什么这两种疾病会被混淆?核心原因在于“疼痛定位的重叠”。人体的胸骨后区域,同时受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神经支配,当食管黏膜受胃酸刺激,或心肌缺血时,神经传递的疼痛信号可能“定位模糊”,让人误以为是同一部位的问题。更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情况下,两种疾病可能同时存在——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也可能因年龄增长出现冠心病,此时症状会更复杂,必须通过医学检查才能明确。

那么,出现反酸、烧心后,该如何正确应对?分“紧急处理”和“长期排查”两步:

第一步:紧急处理,先区分“危险信号”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心脏病的紧急信号,需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若10分钟内不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胸口不适伴随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头晕;

-不适在活动后诱发,休息后缓解,且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本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首次出现胸口烧心感。

如果只是饭后出现反酸、烧心,无其他全身症状,可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缓解:

-暂时避免辛辣、油腻、过甜食物,不喝咖啡、浓茶;

-饭后不要立即平躺,可站立或缓慢散步20分钟;

-若症状明显,可临时服用1片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观察症状是否减轻。

第二步:长期排查,靠“医学检查”确诊

如果反酸、烧心每周出现超过2次,或通过生活调整后仍反复发作,无论是否怀疑心脏问题,都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排查“胃病”:做胃镜或食管pH监测。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炎症、糜烂(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表现),还能排除胃溃疡、胃癌等其他消化道疾病;食管pH监测则能检测食管内的胃酸浓度,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

-排查“心脏病”: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或冠脉CT。心电图是初步筛查,若在症状发作时做,能发现心肌缺血的信号;心脏彩超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心肌病等问题;若怀疑冠心病,可进一步做冠脉CT或冠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狭窄。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无论是胃食管反流病还是冠心病,都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长期保持“少食多餐、饭后不平躺、控制体重”的习惯,多数人能有效减少发作;对于冠心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就能降低发病风险。

别再让“反酸、烧心”模糊了判断——记住:“饭后发作、有反酸、抑酸药有效”多是胃病;“活动诱发、有闷痛、硝酸甘油缓解”多是心病。科学分辨,及时就医,才能让身体的“警报信号”得到正确应对,守护好你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健康。

(杜善坤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内镜室)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