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科临床解密:探索针灸治疗失眠的奥秘

2023-05-12 14: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困扰。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下去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中医科的临床实践中,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正逐渐为失眠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其治疗失眠的奥秘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依据人体经络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失眠的治疗,针灸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但主要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节。

人体经络系统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络,遍布全身,气血在经络中循环往复,滋养着各个脏腑器官和组织。当人体出现失眠等问题时,往往是由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针灸通过毫针刺激穴位,如神门、内关、百会、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分别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相关联。刺激神门穴可以宁心安神,调理心经气血;内关穴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有助于缓解因情绪紧张导致的失眠;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作用;三阴交则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穴位受到适当的刺激后,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心神得以安定,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针灸治疗失眠也有着科学的依据。研究发现,针灸刺激穴位能够促使人体分泌内啡肽、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具有调节情绪、缓解焦虑、促进睡眠的作用。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趋于平衡。交感神经兴奋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入睡;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有助于身体放松,进入睡眠状态。针灸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帮助身体从兴奋状态转变为放松状态,为睡眠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失眠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经过几次针灸治疗后就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而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则需要一个疗程(一般10-15次)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每次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针刺穴位时的轻微酸胀感,这是正常的得气反应,表明针灸正在发挥作用。在治疗的同时,中医师还会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心理状态等方面给予综合的健康指导,如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失眠的复发。

针灸治疗失眠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良好的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它不仅仅是对身体症状的缓解,更是对人体整体机能的调节和平衡的恢复。随着对针灸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相信这一中医疗法将在失眠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失眠的困扰,重新拥抱健康、宁静的睡眠。

(孙书芳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