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当归补血第一”是真的吗?它到底治啥病?

2024-08-07 18: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归补血第一”这一说法在中医领域广为流传,但其背后既有传统智慧的积淀,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视角进行客观解读。作为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当归确实以卓越的补血功效闻名,但将其简单标签化为“万能补品”则不够严谨。以下从功效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为何被称为“补血圣药”?

中医理论认为,血液生成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与肾精化生的元气共同作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既能直接滋养血脉(如《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妇人漏下,绝子诸伤”),又能通过活血促进新血再生。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的阿魏酸、藁本内酯等成分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同时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这种“双向调节”特性使其在贫血治疗中独具优势。尤其对因失血过多或慢性消耗导致的血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月经量少),常作为君药配伍黄芪组成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

二、不止于补血:多维度调理作用

实际上,当归的治疗范围远超单纯补血范畴。根据《中国药典》记载,它还具备三大核心功能:

1.调经止痛:针对女性因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闭经或产后腹痛,常与川芎、白芍同用形成四物汤基础架构;

2.润肠通便:富含挥发油成分能润滑肠道,对血虚型便秘有标本兼治之效;

3.抗炎镇痛:实验证实其提取物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适用于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后的肿胀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功效并非孤立存在——例如治疗月经不调时,既通过补血改善体质根本,又借活血之力消除瘀阻,体现中医“治本亦治标”的整体观。

三、辨证施治是关键:误用反伤身

尽管功效显著,但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中医强调“虚不受补”,以下情况需慎用:

1.湿热体质者禁用:此类人群常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症状,服用温性的当归易助长内热;

2.出血倾向者忌服: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加重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问题;

3.孕妇慎用: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风险。

临床常见误区是将当归当作日常保健品长期大量服用,殊不知过量可能导致疲倦嗜睡、腹泻等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量与配伍。

四、现代医学视角下的应用场景

在当代医疗实践中,当归的应用呈现出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1.贫血辅助治疗: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充铁剂基础上加用当归提取物可加速血红蛋白回升速度;

2.术后康复支持:外科手术后配合使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3.神经保护潜力:初步研究显示其活性成分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尚处实验室阶段。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成果多为辅助性证据,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方案。

五、科学认知与传统智慧的对话

回到最初的问题:“当归补血第一”是否绝对成立?答案应是辩证的肯定——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它确实是中医补血疗法的首选药物之一;但脱离具体病情谈疗效,则违背了中医药“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正如《景岳全书》所言:“用药如用兵,贵乎神机”,只有精准把握药物特性与人体状态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中药的治疗价值。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了解当归的核心功效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让这味千年古药继续守护健康而非成为负担。

(秦进进 郏县中医院 中药房 主管中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