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头晕和眩晕常被混淆,二者本质区别是什么?

2025-09-01 11: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头晕和眩晕是两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准确区分头晕和眩晕,对于正确判断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一、症状表现大不同

头晕是一种较为宽泛的主观感受,患者通常会觉得头部昏沉、不清醒,仿佛脑袋被一层薄纱笼罩,思维也变得迟缓。这种不适感相对较为温和,一般不会伴随明显的视觉或平衡障碍。比如,长时间熬夜后,第二天起床时可能会感到头晕,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但身体的基本平衡和空间感知能力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眩晕则是一种更为剧烈且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就像坐在高速旋转的游乐设施上,即使身体静止不动,也会产生强烈的运动错觉。眩晕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保持平衡,站立不稳,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例如,梅尼埃病患者发作时,会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同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发病机制有差异

头晕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脑供血不足是常见原因之一,当脑部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时,就会引起头晕。此外,贫血、低血糖、低血压等疾病也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能和代谢,进而导致头晕。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以及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问题,同样可能引发头晕。

眩晕的发病主要与内耳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这三个维持人体平衡的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内耳前庭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前庭神经负责感知头部的运动和位置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当内耳前庭系统受到感染、损伤或发生退行性病变时,如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等,就会向大脑传递错误的平衡信息,导致眩晕发作。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的异常,如视力障碍、深感觉减退等,也可能干扰大脑对平衡的判断,引发眩晕。

三、伴随症状各不同

头晕的伴随症状相对较少且不典型。除了上述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外,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心悸等,但这些症状通常较轻,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如果头晕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贫血,患者可能还会伴有面色苍白、皮肤黏膜苍白等表现;若是由于低血糖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饥饿感、手抖等症状。

眩晕的伴随症状则较为明显且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恶心、呕吐、出汗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部胀满感等耳部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内耳前庭系统的病变密切相关。例如,在梅尼埃病中,患者不仅会有剧烈的眩晕,还会伴有波动性听力下降和耳鸣,随着病情的发展,听力损失会逐渐加重。此外,眩晕发作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律地摆动,这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个重要体征。

四、治疗与预防有侧重

对于头晕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果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需要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贫血患者则要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头晕,可通过心理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等进行缓解。在预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减少精神压力。

眩晕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对于耳石症患者,可通过手法复位将脱落的耳石恢复到原来位置,从而缓解症状;前庭神经炎患者则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预防眩晕发作方面,要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耳朵受到外伤和感染;对于有眩晕病史的患者,要避免突然改变头部位置,减少眩晕发作的风险。

头晕和眩晕虽然都给人带来不适,但它们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伴随症状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

(郭玉肖 浚县中医院 脑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