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局部给药方式,能让药物直接抵达呼吸道和肺部,起效迅速且用药量相对较少,在临床及家庭护理中应用广泛。但只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
一、正确操作步骤
准备阶段:先洗净双手,仔细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整无损、连接紧密,尤其要关注面罩或口含嘴有无破损堵塞情况。按照医嘱准确配制好药液,一般将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储药罐稀释药物,轻轻摇匀使药物充分溶解混合。不同型号的雾化器可能有细微差异,初次使用时需认真阅读说明书熟悉流程。
体位选择: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半卧位,身体放松,头部稍向后仰,这样有利于雾滴顺利进入气道深部。对于病情较重无法自主维持体位的患者,可适当垫高枕头予以支撑。幼儿进行雾化时,家长常将其抱在怀中呈竖直姿势,方便孩子呼吸配合。
佩戴装置:把面罩紧密覆盖住患者的口鼻,或者让患者含住口含嘴,保证四周密封良好,防止漏气影响药物吸入效率。调整头带松紧度至合适状态,既不过紧造成压迫不适,也不过松导致大量气体外溢。若使用面罩,要注意避免遮挡眼睛,以免引起患儿哭闹抗拒。
启动机器与调节参数:接通电源开启雾化器,通常初始时先将雾量调至较大档位,待有稳定雾气喷出后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降低至适宜水平。密切观察出雾情况,正常应呈均匀细腻的水雾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排查故障。整个雾化过程中,指导患者用嘴巴缓慢深吸气,再用鼻子缓缓呼气,尽可能延长屏气时间,使药物充分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内。
治疗时长把控:一般而言,每次雾化持续时间约为 15 - 20 分钟,具体时长依病情、所用药物种类及剂量而定。当储药罐内药液将近耗尽时,机器会发出提示音,此时结束本次治疗,关闭电源并拔下插头。
后续清理工作:治疗完毕后,依次拆卸雾化器的部件,包括面罩、导管、储药罐等,先用流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药液,再用专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一定时间,最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备用,防止细菌滋生引发交叉感染。
二、注意事项
环境因素考量:尽量选择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的房间开展雾化治疗,远离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能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干扰治疗效果。室内温度控制在 18 - 22℃,相对湿度保持在 50% - 60%较为理想。
个体差异应对策略:不同年龄段、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对雾化的反应各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衰退,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慌等不适,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儿童因配合度欠佳,易中途停止吸入或哭闹挣扎,家长要耐心安抚引导;婴幼儿则更要谨慎操作,防止呛咳误吸。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暂停治疗并告知医生。
饮食配合要点:建议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两小时进行雾化,避免进食后马上治疗引发呕吐反射。治疗期间不要进食饮水,防止食物反流进入气管造成窒息风险。治疗后及时漱口刷牙,清除口腔内残留药物,减少真菌感染机会。
药物兼容性问题:多种药物联合雾化时,必须确认它们之间无配伍禁忌,某些药物混合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物质。如有疑问,务必咨询药师或医生。
设备维护保养常识:定期检查雾化器的性能状况,更换老化磨损的零部件,如过滤网、密封圈等。长期闲置不用的雾化器再次启用前,要先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并试运行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总之,规范的雾化吸入操作与细致的注意事项相辅相成,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都应重视并严格执行,以促进患者康复。
(姜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