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肺部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肺部感染,雾化吸入与叩背排痰作为两项重要的护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项操作的科学原理、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守护患者的肺部健康。
一、雾化吸入:精准给药,直击病灶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溶液通过雾化装置转化为微小颗粒,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的一种给药方式。它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和治疗。
科学原理:
药物直达病灶:雾化吸入使药物以微小颗粒形式进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促进痰液稀释:某些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具有痰液稀释作用,可帮助痰液更容易咳出,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减少全身副作用:相比口服药物或静脉输液,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局部,减少了全身用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实施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选择合适的雾化药物。
正确操作雾化器:确保雾化器清洁、无菌,按照说明书正确连接和操作。
指导患者正确吸入: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深呼吸,用嘴吸气,鼻呼气,使药物充分到达肺部。
观察反应: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等,及时调整雾化方案。
注意事项:
雾化前后应漱口,以减少口腔感染风险。
对于年老体弱、呼吸困难的患者,雾化时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监护。
避免在饱餐后立即进行雾化,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二、叩背排痰:物理疗法,促进痰液排出
叩背排痰,是通过外力振动胸背部,促进痰液松动,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的一种物理疗法。它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尤其是术后卧床、肺部感染风险高的群体。
科学原理:
振动促进痰液松动:叩背时产生的振动波能够穿透胸壁,作用于肺泡和支气管,使痰液与气道壁分离,便于咳出。
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叩背还能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实施方法:
患者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上身略前倾,以利于痰液排出。
叩背手法:操作者手掌呈杯状,利用腕力,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背部,每次叩击5-10分钟,每日2-3次。
鼓励咳嗽:叩背后,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观察痰液: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叩背时力度应适中,避免过重造成患者不适或损伤皮肤。
对于有严重心脏病、肺水肿、咯血等禁忌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叩背排痰。
叩背后,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综合管理与康复
雾化吸入与叩背排痰作为术后肺部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应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管理体系。这包括:
加强病情监测: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肺部感染迹象。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可能影响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应及时给予有效的疼痛管理,鼓励患者主动排痰。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四、总结与展望
雾化吸入与叩背排痰作为术后肺部感染预防的“防火墙”,其科学操作对于减少肺部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将探索更多高效、安全、个性化的肺部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张洋洋 范县人民医院 胸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