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为啥有的人喝口水都胖?内分泌里藏着 “体重开关”

2024-05-18 16: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常能见到这样的人:吃得很少,甚至 “喝口水都胖”,而有些人暴饮暴食却依然身材匀称。这种差异并非单纯由 “意志力” 或 “运动量” 决定,在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病区的临床观察中,更多与内分泌系统的 “体重开关” 有关。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调节身体的能量代谢、脂肪储存和消耗,一旦这些激素分泌异常,“开关” 失灵,就会导致体重异常增加,即使摄入热量不高,也容易发胖。了解这些 “体重开关” 的工作机制,才能找到 “喝口水都胖” 的根源,科学调节体重。

一、体重平衡,靠内分泌系统的 “精密调控”
人体的体重就像一个 “天平”,一端是能量摄入(食物中的热量),另一端是能量消耗(基础代谢、运动、消化等),而内分泌系统就是调节这个 “天平” 的 “控制器”。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决定了热量是被消耗掉还是储存为脂肪:当激素分泌正常时,摄入的热量能被及时消耗或按需储存,体重保持稳定;当激素分泌异常,“控制器” 失灵,热量代谢失衡,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这些参与体重调节的激素,就像一个个 “体重开关”,有的负责促进能量消耗(如甲状腺激素),有的负责抑制食欲(如瘦素),有的则会促进脂肪储存(如胰岛素)。当某个 “开关” 被按下或失灵,就会打破体重平衡,引发肥胖。“喝口水都胖” 的人,往往是多个 “体重开关” 同时出现异常,导致身体处于 “易胖模式”,即使少量摄入热量,也会优先转化为脂肪储存。

从中医角度看,体重的稳定依赖于 “气血阴阳平衡” 和 “脏腑功能协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能量,若脾虚则运化无力,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易转化为痰湿堆积体内;“肾主水液代谢”,肾阳不足则水湿运化失常,导致水肿肥胖;“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不畅,影响代谢废物排出,加重痰湿瘀滞。这些脏腑功能失调,与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异常分泌相互关联,共同导致了 “易胖体质”。

二、这些内分泌 “体重开关”,决定了你是否容易胖
1. 甲状腺激素:代谢的 “油门”,不足则 “动力不足”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 T4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是调节身体代谢率的 “核心激素”,就像汽车的 “油门”,能加速身体的能量消耗。甲状腺激素分泌充足时,基础代谢率高,即使在休息状态,身体也能消耗较多热量;若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油门失灵”,基础代谢率会大幅下降,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变慢,即使摄入与以前相同的食物,也会因消耗减少而导致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表现为 “吃很少也发胖”,同时伴随怕冷、乏力、便秘等症状。

这种因甲减导致的肥胖,并非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而是细胞内黏液蛋白增多导致的 “黏液性水肿”,体重增加往往伴随肢体肿胀、皮肤干燥等表现,且减肥难度较大,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纠正代谢异常后,体重才能逐渐恢复。

中医认为,甲状腺激素不足多属 “脾肾阳虚”。脾阳虚弱则运化无力,气血生成不足;肾阳亏虚则温煦功能减弱,全身代谢减缓,出现怕冷、乏力、水肿等症状。这种 “阳虚体质” 的人,体内 “火力不足”,无法有效消耗能量,就像 “小火炉” 烧不旺,食物容易变成痰湿囤积,形成肥胖。

2. 胰岛素:血糖的 “调节器”,过剩则 “脂肪囤积”
胰岛素不仅能调节血糖,还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它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供能,同时促进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当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时,为了控制血糖,胰岛会分泌更多胰岛素,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过高(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胰岛素会 “错误” 地向脂肪细胞发出 “储存信号”,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脂肪在腹部、内脏等部位大量囤积,形成 “腹型肥胖”。

有胰岛素抵抗的人,往往表现为 “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包)就容易胖”,因为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加重脂肪储存。这也是很多 “喝口水都胖” 的人,即使减少热量摄入,体重也很难下降的原因 —— 胰岛素异常导致脂肪代谢 “只进不出”。

在中医看来,胰岛素抵抗与 “痰湿内阻”“脾虚失运” 密切相关。长期饮食不节(如过食甜腻)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痰湿内生,阻滞气机,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痰湿体质的人,往往体型肥胖、腹部松软、舌苔厚腻,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腹型肥胖表现一致。

3. 瘦素:食欲的 “刹车”,失灵则 “管不住嘴”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能向大脑传递 “饱腹信号”,就像食欲的 “刹车”,减少饥饿感,抑制进食。正常情况下,体内脂肪越多,瘦素分泌越多,食欲会受到抑制,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形成 “负反馈调节”;但有些人会出现 “瘦素抵抗”,即大脑对瘦素的信号不敏感,即使体内瘦素水平很高,大脑也接收不到 “饱腹信号”,依然会感到饥饿,导致过量进食。

瘦素抵抗的人,不仅容易暴饮暴食,还会因能量过剩导致脂肪进一步堆积,而脂肪越多,瘦素分泌越多,形成 “瘦素越高越饿” 的恶性循环,表现为 “总是想吃,吃再多也不觉得饱”,进而引发肥胖。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瘦素抵抗与 “胃火亢盛”“肝郁化火” 有关。胃火旺盛则食欲亢进,总觉得饿;肝郁日久化火,会扰乱脾胃功能,导致饮食不节。同时,“心主神志”,大脑对饱腹信号的感知异常,也与心神不宁、情绪波动有关,进一步加重了食欲控制失常。

4. 皮质醇:压力的 “产物”,过高则 “向心性肥胖”
皮质醇是肾上腺分泌的 “应激激素”,在应对压力时分泌增加,能暂时提高血糖、增强能量供应。但长期压力过大或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引发代谢紊乱:一方面,皮质醇会促进食欲,尤其渴望高糖、高脂食物,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另一方面,它会促进脂肪在腹部和内脏囤积,形成 “向心性肥胖”(肚子大、四肢相对较细),同时消耗肌肉,降低基础代谢率。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即使饮食和运动习惯没有改变,也可能因皮质醇异常而逐渐发胖,且这种肥胖集中在腹部,减肥难度较大,需要先缓解压力、改善睡眠,降低皮质醇水平,才能有效控制体重。

从中医角度,长期压力会导致 “肝气郁结”,肝郁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和肾的藏精功能,形成 “肝郁脾虚”“肝肾阴虚” 的体质。肝郁则气机不畅,脂肪易在腹部堆积;脾虚则代谢减慢;肝肾阴虚则易生内热,进一步扰乱代谢,共同导致向心性肥胖。

三、“喝口水都胖”,可能不只是 “吃得多”,这些信号要警惕
若出现以下表现,可能是内分泌 “体重开关” 异常导致的肥胖,而非单纯 “吃得多、动得少”,需要及时检查:

l 从体重变化特点看:若在短时间内(1-3 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增加(如每月增加 2-3 公斤),且饮食量没有增加,甚至减少,同时伴随乏力、怕冷、水肿等症状,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异常;若体重增加以腹部肥胖为主,四肢变化不明显,且伴随血糖偏高、血压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或皮质醇异常。

l 从伴随症状看: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肥胖,常伴随怕冷、皮肤干燥、便秘、月经不调(女性)、心率减慢;胰岛素抵抗相关肥胖,多伴随餐前低血糖(饿时心慌、手抖)、黑棘皮症(颈部、腋窝皮肤发黑粗糙)、高血压、高血脂;皮质醇异常导致的肥胖,会出现满月脸(面部圆润)、水牛背(背部脂肪增厚)、皮肤紫纹(腹部、大腿皮肤出现紫色条纹);瘦素抵抗则主要表现为食欲旺盛,总是想吃东西,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

l 从中医体质看:阳虚体质(怕冷、舌淡苔白)多对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痰湿体质(体型肥胖、舌苔厚腻)多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胃火亢盛(易饿、口干、舌红)可能存在瘦素抵抗;肝郁气滞(情绪急躁、腹胀)常伴随皮质醇异常。若有这些体质特征,且减肥困难,更应警惕内分泌异常。

l 从减肥难度看:内分泌异常导致的肥胖,单纯通过节食、运动很难见效,甚至会越减越胖,或体重反复波动;而单纯性肥胖(因饮食过量、运动不足导致),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调节内分泌 “体重开关”,科学改善 “易胖体质”
1. 第一步:检查明确,找到 “开关” 异常的原因
出现上述信号时,应及时到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病区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哪种激素异常:

·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 T3、游离 T4,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

· 血糖和胰岛素检查: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 皮质醇检查: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排除皮质醇增多症;

· 其他检查:如瘦素水平检测(部分医院开展)、性激素(女性查雌激素、孕激素,男性查睾酮),排除性激素异常导致的肥胖。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中医辨证(如阳虚、痰湿、肝郁等),明确内分泌异常的类型和程度,制定针对性的调节方案。

2. 第二步:针对性调节,修复 “体重开关” 功能
根据不同的内分泌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恢复激素平衡,同时结合中医调理改善体质:

· 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替代不足的甲状腺激素,提高基础代谢率;中医配合温补脾肾,选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或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提升阳气,改善怕冷、乏力等症状。

· 胰岛素抵抗: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中医以健脾祛湿为主,服用参苓白术散、苍附导痰丸等,同时配合拔罐、刮痧,促进痰湿代谢,减轻腹型肥胖。

· 皮质醇异常:若因压力过大导致皮质醇短暂升高,需通过减压(如冥想、瑜伽)、改善睡眠等方式降低皮质醇;中医采用疏肝解郁、滋阴降火的方法,如逍遥散、知柏地黄丸,或按摩太冲穴、涌泉穴,缓解压力相关症状。

· 瘦素抵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减轻体重;中医以清胃火、疏肝气为主,选用玉女煎、柴胡疏肝散等,同时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调节食欲中枢。

3. 第三步:生活方式辅助,巩固 “开关” 调节效果
无论哪种内分泌异常,生活方式调整都是基础,结合中医 “治未病” 理念,能更好地辅助调节激素水平,巩固治疗效果:

· 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优质蛋白质、蔬菜;中医强调 “食养”,阳虚体质可适量食用羊肉、生姜等温阳食物;痰湿体质宜食山药、薏米、冬瓜等健脾祛湿食材;胃火亢盛者应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绿豆、梨等清热食物。

·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 2-3 次力量训练;中医传统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脾虚、肝郁等问题,尤其适合 “易胖体质” 人群。

· 压力管理:每天留出 10-15 分钟进行放松活动;中医可通过情志调理(如听音乐、习字)、疏肝理气的茶饮(如玫瑰花茶、陈皮茶),缓解肝气郁结,降低皮质醇水平。

· 规律作息:保证 7-8 小时睡眠;中医认为 “亥时(21-23 点)三焦经当令,子时(23-1 点)胆经当令”,按时入睡能滋养肝肾,避免因熬夜加重内分泌紊乱。

五、这些 “误区” 会加重内分泌紊乱,让你更易胖
误区一:“过度节食减肥”。很多人认为 “吃得越少越能减肥”,于是采取极端节食,这种做法会导致身体处于 “饥饿应激状态”,刺激皮质醇分泌增加,同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慢基础代谢率。从中医看,过度节食会损伤脾胃,加重脾虚痰湿,形成 “越饿越胖” 的恶性循环。正确做法是: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基础热量需求,避免过度节食。

误区二:“完全拒绝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完全拒绝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刺激胰岛素分泌异常。中医认为,谷物为 “五谷之养”,完全不吃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正确做法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控制好摄入量,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即可。

误区三:“只做有氧运动,忽视力量训练”。有氧运动能消耗热量,但长期只做有氧运动,会导致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中医认为 “脾主肌肉”,力量训练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与有氧运动结合,更能改善体质。

误区四:“忽视睡眠和压力”。长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会导致皮质醇、胰岛素等激素持续异常。中医认为 “熬夜伤阴”“压力伤肝”,都会加重内分泌紊乱。正确做法是:将睡眠和压力管理纳入体重调节计划,保证充足睡眠,积极缓解压力。

六、总结:“喝口水都胖” 不是 “命”,调节内分泌是关键
“喝口水都胖” 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内分泌系统的 “体重开关” 出现异常,导致代谢率下降、脂肪储存增加、食欲控制失灵。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瘦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异常,是引发这种 “易胖体质” 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异常在中医看来,与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及痰湿、阳虚、肝郁等体质相关。

记住,内分泌异常导致的肥胖,不是 “意志力差” 的问题,而是需要科学调节的健康问题。找到根源,对症干预,才能摆脱 “喝口水都胖” 的困扰,实现体重的稳定和健康。  

(李杰玉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