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帕金森患者平衡差?在家就能练的稳当小妙招

2025-08-26 10: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帕金森患者常面临这样的困扰:走路时像 “踩在棉花上”,身体前倾容易摔跤;转身时动作僵硬,需要分步慢慢转;甚至站立时,即使双脚分开,也会不自觉摇晃 —— 这种平衡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还会增加跌倒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骨折、外伤,降低生活质量。从神经内科护士的临床护理经验来看,通过在家开展科学的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平衡能力,减少摇晃和跌倒风险。下面就拆解帕金森患者平衡差的原因,分享一套在家就能操作的 “稳当小妙招”,帮患者逐步找回身体掌控感。

一、帕金森患者为啥平衡差?3 个核心问题在作祟
帕金森病导致的平衡差,并非单纯 “腿脚无力”,而是与大脑神经、肌肉控制、姿势调节等多方面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一)大脑 “多巴胺不足”:平衡调节的 “信号弱了”
大脑中的 “多巴胺” 是调节身体运动和平衡的关键神经递质,像 “信号传递员” 一样,负责传递 “调整姿势”“维持平衡” 的指令。帕金森病会导致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受损,多巴胺含量减少,信号传递变弱。

(二)肌肉 “僵硬 + 无力”:平衡的 “支撑力差了”
帕金森病会导致全身肌肉出现 “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和 “肌力下降”(肌肉无力),这两种问题共同削弱了平衡的 “支撑基础”:

· 肌肉僵硬:颈部、躯干、腿部肌肉僵硬,像 “被绑住” 一样,无法灵活调整姿势。比如走路时腿部肌肉僵硬,迈出的步子小而慢(“慌张步态” 前期表现),遇到路面轻微不平,无法快速调整步伐,容易绊倒;

· 肌肉无力:长期肌肉僵硬和活动减少,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力量下降。腿部肌肉无力会导致站立时无法稳定支撑身体重量;核心肌群(腰腹部肌肉)无力会导致躯干摇晃,无法保持直立姿势,尤其在转身或伸手拿东西时,平衡更容易被打破。

(三)姿势 “异常前倾”:平衡的 “力线歪了”
帕金森患者常出现 “姿势异常”,最典型的是 “躯干前倾、头部前伸”,这种异常姿势会打破身体的正常力线:

· 正常站立时,身体重心在双脚之间,而帕金森患者因躯干前倾,重心会向前移动,像 “随时要向前倒” 一样,为了避免跌倒,患者会不自觉加快走路速度(形成 “慌张步态”),但速度越快,平衡越难控制;

· 姿势异常还会导致全身肌肉受力不均,颈部、背部肌肉持续紧张,进一步加重肌肉僵硬,形成 “姿势异常→肌肉紧张→平衡更差” 的恶性循环。

二、平衡训练有原则:4 个 “安全前提” 要牢记
帕金森患者开展平衡训练,需优先保证安全,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跌倒。训练前要牢记 4 个核心原则:

(一)有人陪同:全程看护,避免独自训练
训练时必须有家人或照护者在旁陪同,尤其在进行动态平衡训练(如走路、转身)时,照护者需站在患者侧后方,保持一臂距离,随时准备搀扶,防止患者摇晃或跌倒;若患者平衡能力极差,可使用助行器(如四脚助行器)辅助训练,增加支撑点。

(二)循序渐进:从 “静态” 到 “动态”,不急于求成
训练需按 “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日常场景训练” 的顺序推进,先练 “站得稳”,再练 “走得稳”,最后练 “做日常动作时稳”。每个阶段需练到能轻松完成(如静态站立能稳定 30 秒),再进阶到下一阶段,避免跳过基础训练直接挑战高难度动作。

(三)控制强度:每次训练 “不疲劳”,频率适中
帕金森患者体力和耐力较差,训练强度需严格控制:每次训练时间 15-20 分钟,每天 1-2 次(如上午 10 点、下午 4 点各一次),避免一次训练时间过长导致疲劳;训练间隙可休息 5-10 分钟,若出现头晕、心慌、肌肉酸痛加重,应立即停止训练,坐下或躺下休息。

(四)适配能力:根据 “病情阶段” 调整难度
不同病情阶段的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差异较大,训练难度需灵活调整:

· 早期患者(平衡稍差,能独立行走):可减少支撑点(如从双手扶物→单手扶物→无支撑),适当增加训练难度;

· 中期患者(平衡明显下降,需扶物或有人陪同行走):以 “有支撑的静态平衡” 和 “慢节奏动态平衡” 为主,避免无支撑训练;

· 晚期患者(平衡极差,需轮椅或长期卧床):以 “床上或椅子上的被动平衡训练”(如在照护者协助下调整姿势)为主,避免站立或行走训练。

三、在家就能练的 “稳当小妙招”:3 阶段训练,适配不同平衡能力
根据帕金森患者的平衡特点,设计 3 阶段在家可操作的训练方法,无需特殊器械,利用家中常见物品(如椅子、墙壁、毛巾)即可开展:

(一)第一阶段:静态平衡训练 —— 先练 “站得稳”
目标:在有支撑或无支撑下,保持站立姿势稳定,减少躯干摇晃,适合平衡能力较差的患者。

1. 靠墙站立训练:借助墙面找 “直立感”

· 方法:患者面对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背部、头部轻轻贴墙,双手自然下垂或轻扶墙面(根据平衡情况调整扶墙力度);保持身体直立,下巴微收,眼睛平视前方,每次站立 1-2 分钟,每天训练 3 组;

· 进阶:能轻松站立 2 分钟后,尝试减少扶墙的手(从双手扶墙→单手扶墙→不扶墙),但仍需背部贴墙,感受 “直立姿势”,帮助纠正躯干前倾;

· 原理:借助墙面的支撑,帮助患者找到正确的直立姿势,缓解肌肉僵硬,培养 “身体直立” 的肌肉记忆。

2. 双脚 / 单脚站立训练:增强核心稳定

· 双脚站立:患者在安全区域(地面铺防滑垫,照护者在旁陪同)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保持身体稳定,每次站立 30 秒 - 1 分钟,重复 3-5 次;

· 单脚站立(进阶):平衡能力稍好的患者,可尝试单手扶墙,缓慢抬起一侧脚(膝盖微屈,脚离地面 5-10 厘米),保持 10-15 秒后放下,换另一侧,每侧重复 3-5 次;

· 注意:单脚站立时,抬起的脚不要过高,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站立不稳;若出现摇晃,立即放下脚或扶住墙面。

3. 椅子辅助站立训练:从 “坐” 到 “站” 的平稳过渡

· 方法:患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椅子高度以坐下时双脚能平稳踩地为宜),双手放在大腿上或轻扶椅子扶手;照护者站在患者侧后方,患者缓慢起身站立,保持稳定 3-5 秒后,再缓慢坐下,重复 10-15 次,每天训练 2 组;

· 进阶:能轻松完成后,尝试不扶椅子扶手,仅靠自身力量起身坐下,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控制;

· 原理:训练 “坐姿 - 站姿” 转换时的平衡,模拟日常起身动作,减少因起身不稳导致的跌倒风险。

(二)第二阶段:动态平衡训练 —— 再练 “走得稳”
目标:在身体轻微活动(如走路、转身、重心转移)时,仍能保持平衡,适合平衡能力中等的患者。

1. 直线行走训练:纠正 “慌张步态”,走得平稳

· 方法:在客厅地面用胶带贴一条直线(长度 5-8 米),患者面对直线站立,可单手扶照护者手臂或助行器;沿直线缓慢行走,双脚尽量踩在直线上,每走一步停留 1-2 秒,保持身体直立,避免躯干前倾,每次走 1-2 个来回,每天训练 3 组;

· 进阶:能平稳沿直线行走后,尝试不扶助行器,双手自然摆动行走,但仍需照护者在旁陪同;

· 原理:通过沿直线行走,帮助患者控制步幅和速度,纠正 “小碎步” 和 “前倾姿势”,改善平衡。

2. 转身训练:缓慢转身,避免 “急转” 跌倒

· 方法:患者站立(可单手扶墙或照护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向左侧转身 90 度,保持稳定 2 秒后,再缓慢转回原位;接着向右侧转身 90 度,重复同样动作,每个方向转身 3-5 次,每天训练 2 组;

· 进阶:能轻松转身 90 度后,尝试转身 180 度,但需分两步完成(先转 90 度,停留 1 秒,再转 90 度),避免一次性急转;

· 注意:转身时速度要慢,提前调整重心,照护者需站在患者转身方向的对侧,防止患者转身时向一侧倾倒。

3. 重心转移训练:学会 “调整身体重量”

· 方法:患者站立(双手扶墙或椅子),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将身体重心向左侧移动,让左腿承受更多重量,保持 3-5 秒后,再将重心转移到右侧,每侧重复 10-15 次,每天训练 2 组;

· 进阶:重心转移能稳定完成后,尝试在重心转移时轻轻抬起对侧脚(如重心移到左侧时,缓慢抬起右脚,脚离地面 3-5 厘米),保持 2-3 秒后放下,增强腿部肌肉对重心的控制能力;

· 原理:通过重心转移,帮助患者学会调整身体重量分布,改善因姿势前倾导致的重心偏移问题。

(三)第三阶段:日常场景训练 —— 练 “做事情时稳”
目标:将平衡能力融入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拿东西、穿衣服,适合平衡能力较好的患者,或完成前两阶段训练后的患者。

1. 上下楼梯训练:一步一级,稳扎稳打

· 方法:在家中选择有扶手的楼梯(若没有,可使用训练用楼梯模型),患者双手扶扶手,照护者站在患者侧后方;上楼梯时,先迈右腿上一级台阶,再迈左腿跟进,每上 2 级台阶休息 10 秒;下楼梯时,先迈左腿下一级台阶,再迈右腿跟进,速度比上楼梯更慢,每次上下楼梯 1-2 遍,每天训练 1 组;

· 注意:上下楼梯时必须 “一步一级”,避免跨级;若患者平衡能力差,可在楼梯台阶边缘贴彩色胶带,帮助患者看清台阶位置,减少踩空风险。

2. 站立取物训练:伸手不摇晃,转身稳当当

· 方法:在患者前方 1 米处的桌子上放一个轻便物品(如杯子、毛巾),患者站立(可单手扶桌),缓慢弯腰伸手取物,取到后缓慢直起身;接着在患者侧方和后方的桌子上也放置物品,训练患者转身取物,每个方向取物 5-10 次,每天训练 1 组;

· 进阶:能轻松取物后,尝试闭上眼睛取前方物品(需照护者在旁看护),增强身体对 “无视觉辅助” 时的平衡控制;

· 原理:模拟日常 “取东西” 场景,训练患者在弯腰、转身等动作中保持平衡,提升训练的实用性。

3. 坐姿穿脱衣物训练:稳定躯干,避免摇晃

· 方法:患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照护者在旁协助;穿裤子时,先缓慢抬起一条腿,穿入裤腿,保持腿部抬起状态 3-5 秒(训练单腿支撑平衡),再放下穿另一条腿;穿上衣时,先穿一侧袖子,缓慢转动躯干穿另一侧袖子,避免因躯干快速转动导致失衡,每次穿脱衣物 1-2 遍,可在日常穿衣时同步训练;

· 原理:将平衡训练融入每日穿衣场景,无需额外占用时间,同时训练躯干控制和单侧肢体平衡能力。

四、辅助改善方法:2 个 “小技巧”,增强训练效果
除了针对性平衡训练,配合以下 2 个辅助方法,能进一步改善平衡能力,巩固训练效果:

(一)改善肌肉僵硬:先 “松肌肉”,再 “练平衡”
肌肉僵硬会影响平衡训练效果,训练前可通过 “肌肉放松操” 缓解僵硬:

· 颈部放松:患者坐姿,缓慢向左右转头(每个方向停留 3 秒)、低头抬头(下巴靠近胸口、眼睛看天花板),每个动作重复 5 次,放松颈部肌肉;

· 躯干放松:患者坐姿,双手放在膝盖上,缓慢向左右侧屈身体(右手触碰右脚,左手触碰左脚),每个方向停留 3 秒,重复 5 次,放松躯干肌肉;

· 腿部放松:患者坐姿,缓慢伸直右腿,保持 3 秒后放下,再伸直左腿,每侧重复 5 次,放松腿部肌肉;

肌肉放松操每天训练 1 次,每次 5-10 分钟,可在平衡训练前进行,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

(二)利用 “视觉提示”:帮身体 “找定位”
帕金森患者的视觉系统对平衡调节有重要辅助作用,训练时可利用 “视觉提示” 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 地面标记:在训练区域的地面贴彩色胶带(如直线、圆圈),让患者沿胶带站立或行走,通过视觉观察胶带位置,调整身体姿势;

· 镜子辅助:在患者前方放置一面全身镜,让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纠正躯干前倾、头部前伸等异常姿势,尤其在静态站立训练时使用,效果更明显;

· 固定注视点:训练时让患者注视前方一个固定目标(如墙上的挂钩、画框),通过视觉聚焦帮助稳定头部和躯干,减少摇晃。

五、需要就医的 “异常信号”:训练中出现这些情况要暂停
训练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病情变化或训练不当,应暂停训练并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 训练后头晕、恶心、视物旋转症状加重,休息后仍无缓解;

· 平衡能力突然下降,如原本能独立站立 30 秒,现在站立 10 秒就摇晃明显,甚至无法站立;

· 出现新的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或原有 “慌张步态”“肌肉僵硬” 症状突然加重;

· 训练时发生跌倒,导致身体受伤(如皮肤擦伤、关节疼痛),需及时检查是否有骨折或其他损伤。

就医后,医生会通过详细评估(如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平衡功能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多巴胺类药物剂量、增加康复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帕金森患者的平衡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在家开展平衡训练时,只要遵循安全原则,循序渐进,配合辅助方法,大多数患者的平衡能力都能得到改善,减少跌倒风险,提升生活质量。作为神经内科护士,希望患者和照护者能重视平衡训练,把这些 “稳当小妙招” 融入日常生活,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找回 “稳稳的幸福”。如果对训练方法有疑问,或在训练中遇到困难,及时咨询医生或康复师,获取专业指导,才能让训练更有效、更安全。

(张靖雨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