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家属必知!ICU患者护理中,哪些配合能帮患者更快康复?

2025-05-08 08: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家人因急危重症进入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家属往往既焦虑又茫然,既想为患者做点什么,又担心因不了解专业流程而帮倒忙。事实上,ICU的治疗与护理并非医护人员的“独角戏”,家属科学、适度的配合,能为患者康复注入重要力量。从遵守病房制度到做好心理支持,从配合病情沟通到参与康复准备,每一项恰当的配合都可能成为患者战胜病魔的“助推器”。

一、严格遵守ICU管理制度,筑牢患者安全防线

ICU是特殊治疗区域,严格的管理制度本质是为了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保障治疗秩序,家属的首要配合便是遵守这些规则。首先是人员出入管理,ICU通常实行限制性探视,家属需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次数探视,不可擅自闯入或超时停留。部分医院采用视频探视方式,既能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感染风险,也能让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状态,家属应理解并积极配合这种模式。进入探视区域前,需按要求更换专用衣帽、鞋套,佩戴口罩、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这些步骤看似繁琐,却是阻断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ICU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感染防控安全。

其次是物品传递规范,家属切勿擅自给患者传递食物、衣物、饰品等物品。ICU患者的饮食需根据病情由营养师制定专属方案,随意传递食物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甚至误吸;而衣物、饰品等物品可能携带细菌,或影响医疗操作(如监测电极片粘贴、管道护理等)。若确有必要传递物品,需提前与医护人员沟通,经检查、消毒确认安全后,由医护人员转交,这既是对患者治疗安全的保障,也是家属配合的重要体现。

二、做好心理支持,为患者注入精神力量

ICU患者常因病情危重、环境陌生、治疗操作多等因素,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延缓康复进程。家属作为患者最信任的人,其提供的心理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探视或视频沟通时,家属应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避免将焦虑、恐慌等情绪传递给患者。可以多向患者传递积极信息,比如“医生说你的指标今天比昨天好一些了”“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养病”,用温和的语气、鼓励的话语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可结合患者平时的兴趣爱好,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患者喜欢的音乐、书籍、家庭趣事等,帮助患者转移对病情的过度关注,唤起其对生活的期待。

对于因气管插管等无法说话的患者,家属可与医护人员配合,通过手势、写字板、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患者沟通。比如提前约定简单的手势(如竖大拇指表示“舒服”,摇头表示“不舒服”),或在写字板上写下简短的问候与鼓励话语,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主动配合病情沟通,搭建高效治疗桥梁

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医护人员会定期与家属沟通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家属积极配合沟通,能让治疗更精准、更贴合患者需求。首先,家属应全面准确提供病史信息,包括患者既往的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用药史、过敏史等。这些信息对医护人员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比如患者若有青霉素过敏史,医护人员可避免使用相关药物,降低过敏风险;若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医护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会提前做好出血预防准备。

在与医护人员沟通时,家属应理性提问、耐心倾听。对于治疗方案中的疑问(如“为什么需要用这种呼吸机模式”“这个药物有什么主要作用”),可及时向医护人员请教,医护人员会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医护人员对病情风险、治疗难点的说明,客观看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过度焦虑而对治疗产生误解。此外,家属之间应提前做好沟通,确定1-2名主要联系人,统一与医护人员对接,避免多人反复咨询导致信息传递混乱,提高沟通效率。

四、提前参与康复准备,衔接ICU与普通病房过渡

当患者病情稳定、达到转出ICU的标准时,家属提前做好康复准备,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普通病房环境,避免康复进程中断。一方面,家属可向医护人员学习基础护理技能,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正确摆放肢体位置(预防关节僵硬)、简单的口腔护理方法等。这些技能在患者转出ICU后仍需持续使用,家属掌握后能更好地配合护士进行护理,减少患者因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另一方面,家属需提前为患者准备适配的康复环境与用品。比如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在普通病房或家中准备防滑垫、扶手(方便患者起身或行走);若患者需长期卧床,准备柔软透气的床垫、气垫床(预防压疮);若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准备专用的餐具(如防滑碗、吸水管)等。同时,家属可与康复师沟通,了解患者转出后需进行的康复训练内容(如肢体功能锻炼、呼吸功能训练等),提前熟悉训练方法,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协助其开展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机能。

ICU的治疗与康复是一场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参与的“战役”。家属的每一份理解、每一次配合,都能转化为患者康复的动力。从遵守制度到心理关怀,从病情沟通到康复准备,用科学的方式参与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跨越疾病难关,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吴小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