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CU里的“守护细节”:从生命体征监测到感染防控,每一步都关乎安危

2025-08-23 15: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医院中集中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区域,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从精准的生命体征监测到严格的感染防控,医护人员用专业与细致,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生命体征监测是ICU守护患者的第一道关卡,它如同患者生命健康的 “晴雨表”,能实时反映患者身体的基本状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频率,这五项核心生命体征的监测缺一不可。以心率监测为例,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 - 100次/分钟,ICU医护人员会通过心电监护仪持续追踪患者心率变化。当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时,可能提示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感染等问题,医护人员会立即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快速判断病因并采取干预措施。

血压监测同样关键,它能反映患者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ICU常用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更精准、实时地显示血压数值,尤其适用于休克、严重创伤等患者。通过连续监测血压,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细微波动,比如血压骤降可能意味着患者出现大出血或休克加重,此时需迅速调整补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血氧饱和度监测则关乎患者的氧供情况,正常成人在海平面的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一般为95% - 100%。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4%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缺氧风险。ICU医护人员会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或给氧方式,确保患者身体各器官获得充足氧气,避免因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体温监测也不容忽视,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患者的代谢、免疫功能,医护人员会根据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或保暖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

除了生命体征监测,感染防控是ICU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ICU患者病情重、免疫力低下,且常需接受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等侵入性操作,感染风险远高于普通病房。因此,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中之重。

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手段。ICU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后等关键节点,都会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或使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最大限度减少手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

环境清洁消毒同样严格。ICU病房会定期进行空气净化,通过空气消毒机持续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地面、床头柜、监护仪、呼吸机等物体表面,会由专人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至少2次,对于患者接触频率高的部位,如床栏、呼叫器按钮等,消毒频率会更高。此外,ICU还会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进入病房的人员需更换专用的衣帽、鞋套,佩戴口罩、手套,必要时还要穿戴防护服,避免外部病原微生物带入病房。

对于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护人员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以气管插管患者为例,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护人员会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患者床头30° - 45°,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每日评估拔管时机,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降低感染风险。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医护人员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置管和维护,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除了生命体征监测和感染防控,ICU里还有许多容易被忽视却同样重要的守护细节。比如患者的营养支持,ICU患者大多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充足的营养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消化吸收能力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患者身体机能,促进组织修复。

疼痛管理也是ICU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患者常因疾病、创伤或治疗操作产生疼痛,剧烈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呼吸、循环等功能,不利于病情恢复。医护人员会通过疼痛评估量表,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物理镇痛等,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ICU里的每一个细节,看似平凡,却都承载着患者的生命希望。从生命体征的每一次精准监测,到感染防控的每一个严格步骤,再到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细致关怀,医护人员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护理技能,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些“守护细节”,是ICU里最温暖的力量,也是患者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重要保障。

(吴小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