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诊疗的“分子战场”上,HER2基因如同一个“信号开关”,决定着肿瘤的侵袭性和治疗方向。作为病理科的一名技师,我常透过显微镜追捕这种癌基因的踪迹——通过免疫组化(IHC)的染色斑点、FISH检测的荧光信号,为临床医生提供靶向治疗的“分子地图”。今天,我将带您走进实验室,揭开HER2检测的全过程,看看我们如何用显微镜为乳腺癌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跨膜蛋白,在正常细胞中调控生长和分裂。但在约15%-20%的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导致肿瘤细胞疯狂增殖、侵袭性增强,这类乳腺癌被称为“HER2阳性乳腺癌”。这类患者曾面临预后差、易复发的困境,但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精准抑制HER2信号,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然而,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检测。如何从显微镜下捕捉HER2的“异常信号”,成为乳腺癌诊疗的关键一环。
第一章:样本采集——从患者到实验室的“第一站”
检测始于精准的样本采集。手术切取的乳腺癌组织需立即浸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时间严格控制在6-72小时——过短会导致组织降解,过长则影响蛋白抗原性。
第二章: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斑点的“信号解码”
IHC是HER2检测的“第一道关卡”。我们将组织切成3微米厚的薄片,用防脱片载玻片承载,经脱蜡、水化、抗原修复后,滴加HER2特异性抗体(如CB11、4B5)。经过37℃孵育、信号放大、染色反应,阳性细胞会呈现棕色颗粒状着色,如同夜空中的星辰。
判读时,我们采用“四分法”评分:
0分:无染色或≤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
1+:>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微弱、不完整的细胞膜染色。
2+:>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弱至中等强度的、完整细胞膜染色或≤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需FISH验证)。
3+:>10%的肿瘤细胞呈现强、完整、均匀的细胞膜染色。
只有3+结果被视为明确的HER2阳性,可直接指导靶向治疗;2+结果需进一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认。
图1浸润性乳腺癌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结果EnVision法;A IHC 0,无染色高倍放大;B IHC 0,存在细胞膜染色高倍放大;C IHC 1+高倍放大;D IHC 2+高倍放大;E IHC 3+,无异质性高倍放大;F IHC 3+,有异质性低倍放大
第三章:FISH检测——荧光信号的“分子追踪”
对于IHC 2+或存在争议的病例,FISH检测是“终极裁判”。我们将荧光标记的HER2基因探针与组织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信号模式:
图2浸润性乳腺癌HER2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FISH法高倍放大;A无扩增;B扩增
正常细胞:两个红色信号点(HER2基因)与两个绿色信号点(着丝粒)一一对应,呈现融合黄色信号。
扩增细胞:红色信号点呈簇状聚集,数量远多于绿色信号点,形成“星图”般的分离信号。
至少在2个代表性区域内累计计数≥20个浸润癌细胞,计算HER2/CEP17信号比值:
这种“分子追踪”技术能精准识别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第四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生命线”
每批次检测都设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阳性对照(不同染色梯度的外对照)、阴性对照(正常组织)、空白对照缺一不可。对于IHC,需验证抗体效价、染色条件;对于FISH,需确保探针活性、信号强度。
信号判读实行“双人双盲”制度。两位资深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对于疑难结果需集体讨论。
实验室定期参加国际、国内室间质评,如同“分子奥运会”的裁判打分。连续多年满分通过PQCC等权威质评,是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金标准。
第五章:临床意义——从“分子密码”到治疗决策
HER2检测报告不是简单的“阳性/阴性”,而是包含丰富信息的“分子地图”。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病理类型、分期、体能状态,制定个体化方案:
HER2阳性患者:首选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采用“双靶”方案(如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HER2低表达患者:可考虑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如T-DXd),利用“旁观者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结语:显微镜下的“追光者”
从样本采集到报告出具,HER2检测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我们不仅是“追捕”癌基因的技师,更是患者生命健康的守护者。通过显微镜下的精准检测,我们为乳腺癌患者点亮了靶向治疗的希望之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HER2检测将更加快速、精准、普及。在分子检测的导航下,更多乳腺癌患者将迎来更长的生存期与更高的生活质量。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王志茹 河南省人民医院 病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