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反复咳嗽咳不停,当心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2024-06-08 17: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白天咳、晚上咳,吃了止咳药、消炎药还是没好转,难道是感冒一直没好透?” 在儿科呼吸门诊,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重复。很多家长将孩子反复咳嗽归咎于 “支气管炎”“感冒后遗症”,却忽略了一个易被误诊的 “隐形杀手”——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数据显示,约 30% 的儿童慢性咳嗽由该病引发,若错过早期干预,部分患儿可能在 1-3 年内发展为典型哮喘,影响肺功能发育。

首先要明确: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并非普通咳嗽,而是哮喘的特殊类型。它的核心特征是 “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没有明显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表现,因此常被家长甚至基层医生忽视。这种咳嗽多为 “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清晨或运动后加重,遇到冷空气、花粉、油烟、灰尘等刺激时也会诱发。比如孩子跑跳后突然剧烈咳嗽,或躺下睡觉时咳得无法安睡,服用抗生素、普通止咳糖浆后效果不佳,就需警惕该病。

为什么孩子会患上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与三大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患病风险会增加 3-5 倍。哮喘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家族过敏史是重要预警信号;

过敏因素:尘螨、花粉、宠物毛发、霉菌、蟑螂排泄物等过敏原,是诱发该病的关键诱因。约 70% 的患儿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揉鼻子等症状;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二手烟、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会破坏孩子气道黏膜屏障,导致气道敏感性增高,进而引发反复咳嗽。

家长如何区分 “普通咳嗽” 和 “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通过 4 个关键特征初步判断:

咳嗽持续时间: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在 1-2 周内缓解,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咳嗽常超过 4 周,且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咳嗽发作规律:多在夜间、清晨或运动后加重,白天活动时相对较轻,部分孩子在接触过敏原(如抱宠物后、换季花粉期)后会突然咳嗽;

用药反应:服用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后,咳嗽无明显改善;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后,咳嗽会短暂缓解;

伴随症状:孩子可能同时有湿疹、荨麻疹等过敏史,或出现鼻塞、流涕、揉眼睛等过敏性鼻炎表现,这些都是重要的提示信号。

若怀疑孩子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需及时带孩子到儿科呼吸专科或儿童哮喘门诊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常用检查包括:

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该病的 “金标准”。通过检测孩子气道的通畅程度和反应性,判断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哮喘的核心特征);

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液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测,帮助明确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如尘螨、花粉、牛奶蛋白等),为后续规避诱因提供依据;

血常规检查: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可辅助诊断。

确诊后,该病的治疗核心是 “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敏感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药。常用治疗方案包括: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这是首选治疗药物,如布地奈德混悬液。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抗炎效果好且全身副作用极小,通常需连续使用 3-6 个月,待症状稳定后逐渐减量;

支气管扩张剂:若孩子咳嗽频繁,可短期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液,快速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咳嗽症状,一般在咳嗽加重时临时使用;

抗过敏药物:若伴有过敏性鼻炎,可同时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减少过敏因素对气道的刺激,降低咳嗽发作频率;

规避诱发因素: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定期清洗床单被罩(防尘螨)、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防花粉)、避免养宠物(防毛发皮屑),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油烟刺激。

此外,家长还需做好日常护理,帮助孩子减少咳嗽发作:

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感冒;流感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合理安排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绳),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增强孩子体质;运动前可提前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预防运动后咳嗽;

规律作息与饮食: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如牛奶、海鲜等,需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判断),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对呼吸道的刺激。

最后要提醒家长: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不可怕,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能有效控制症状,多数孩子在青春期前可逐渐缓解,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但如果延误治疗,气道炎症长期存在,可能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增加发展为典型哮喘的风险。因此,当孩子反复咳嗽不愈时,别只当 “普通感冒”,及时排查咳嗽变异性哮喘,才能为孩子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张江敏 汝州市人民医院 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