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突然剧烈疼痛、牙龈肿胀甚至半边脸都跟着发烫时,很可能是根尖周炎进入了急性发作期。这种由牙髓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如同一场发生在口腔内的“微型火山爆发”,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引发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还可能导致间隙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但幸运的是,从症状初现到不可逆损伤发生前的这段时间,正是抢救患牙的关键窗口——我们称之为“救命黄金期”。以下是分秒必争的行动方案:
第一步:立即止损,避免二次伤害
此时最忌讳的行为包括用患侧咀嚼硬物、频繁舔舐伤口或自行挑破脓肿。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使用患牙,改用对侧进食,同时用温盐水(半茶匙盐溶于200ml温水)轻轻含漱口腔,既能清洁创面又可缓解局部充血。若已形成肉眼可见的脓包,切勿挤压!这会使细菌随血液回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增加感染扩散风险。建议用消毒棉签轻拭表面后覆盖无菌纱布保护创口。
第二步:精准判断病情等级
观察三个核心指标:①疼痛性质是否从钝痛转为持续性跳痛;②对应面部区域是否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肿胀;③张口受限程度(能否顺利放入两指宽度)。这些变化提示着炎症正突破骨膜向软组织侵袭。特别要警惕夜间痛醒的情况——这是根尖压力持续升高的典型信号,说明神经末梢已受到强烈刺激。此时距离形成颌骨骨髓炎仅一步之遥,必须争分夺秒启动治疗程序。
第三步:应急处理双轨并行
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可采取双重保障措施:一方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注意严格按说明书剂量使用;另一方面准备冰袋冷敷患处外侧皮肤,每次15分钟间隔休息,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少渗出。但需明确这只是临时过渡方案,真正的治疗核心在于专业医疗干预。
第四步:理解诊疗逻辑配合医生操作
到达诊所后,医生会通过叩诊定位病灶牙,拍摄CBCT确认根尖阴影范围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首选方案通常是局部麻醉下开通髓腔建立引流通道,这个过程类似给高压锅泄压阀,能瞬间缓解剧痛。对于已经液化坏死的病变组织,可能同步实施根管预备术清除感染源。若伴有波动感明显的深部脓肿,则需要切开排脓并放置橡皮引流条促进愈合。整个操作过程看似粗暴实则精准,每个步骤都在为保存天然牙创造条件。
第五步:把握术后修复节奏
完成急诊处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72小时内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排脓量增减趋势,按时复诊更换敷料。待急性症状消退后转入常规根管治疗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耐心配合完成三次以上封药换药流程,确保根管系统彻底消毒。最终修复环节可根据剩余牙体量选择纤维桩核冠或嵌体高嵌体修复,最大限度恢复咀嚼功能的同时防止微渗漏导致的再感染。
第六步:溯源治理预防复发
急性期过后务必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因为单颗牙发病往往是整体口腔健康状况失衡的信号。通过菌斑显示剂定位隐蔽龋坏点,用探针筛查邻面接触关系异常区域,结合咬合分析调整早接触点。日常维护建议采用改良Bass刷牙法配合牙线棒清洁牙间隙,每半年进行一次洁治去除龈下结石。对于易感人群,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免疫应激反应。
根尖周炎的救治本质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最初感到不适到出现不可逆损害的平均时间为72小时,而黄金干预期其实更短——若能在症状出现的前48小时内获得专业处置,患牙保存成功率可提升至90%以上。记住:牙齿不会说话,但身体的警报信号永远值得重视。下次当您感受到那颗“顽固分子”又开始隐隐作痛时,请不要犹豫,立即行动才是对它最好的守护。
(许新艳 睢县长岗镇卫生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