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为何会面色口唇苍白、运动或者爬楼梯特别容累,遇见上述症状的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IDA)。 IDA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儿童贫血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智力、免疫力、脏器功能等产生较大影响。做好预防、及早干预十分重要。
一、哪些儿童易出现贫血呢?
1. 先天铁储存不足
例如早产、低体重、双胎/多胎、母孕期贫血等。
2. 铁摄入不足
辅食添加过晚、偏食、长期素食、挑食、膳食不均衡。
3. 铁需求增大
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快,铁需求大,饮食补铁不足时,反复呼吸道感染所致铁消耗增加也会造成贫血。
4. 铁丢失过多
痔疮、反复鼻出血、消化道疾病等引起急慢性失血。
5. 铁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长期饮浓茶或咖啡、慢性胃炎等均会影响铁的吸收。
二、贫血儿童有哪些症状呢?
大多数婴儿 IDA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通过 6~12月龄的常规筛查发现。当血红蛋白(Hb)降至70~80g/L时,患儿开始出现面色苍白,以及手掌、甲床或结膜苍白。当Hb水平降至<50g/L 时,患儿可出现烦躁、厌食和嗜睡,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若Hb持续下降,则可能发生心力衰竭。
不同年龄阶段ID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及12月龄以下婴儿:睡眠障碍、易怒、屏气发作、热性惊厥。
1~3岁: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食癖、易怒、易疲劳、面色苍白。
>3-8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食癖、易疲劳、头晕、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头痛。
>8~13岁:异食癖、易疲劳、头晕、心悸、运动耐力差、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不宁腿综合征。
>13~18岁:异食癖、易疲劳、头晕、晕厥、心悸或心动过速、运动耐力差、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不宁腿综合征。
总的来说,贫血的孩子往往出现口唇苍白、面色蜡黄、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异食癖、抵抗体下降、反复感染等。
三、如何识别、诊断孩子贫血呢?
当孩子表现出口唇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就能初步诊断。
规律定期筛查:有条件的孩子建议在3、6、9、12月龄以及1~3岁每半年1次、3岁以后每年1次行血常规检查,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母亲孕期贫血的新生儿酌情增加筛查次数,查看孩子是否贫血,如果贫血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贫血病因。
不同年龄儿童的贫血标准:
6月龄至5岁:血红蛋白浓度(g/L) <110
>5~12岁:血红蛋白浓度(g/L) <115
>12~15岁:血红蛋白浓度(g/L) <120
>15岁(男性):血红蛋白浓度(g/L) <130
>15岁(女性):血红蛋白浓度(g/L) <120
四、如何预防及治疗IDA呢?
1. 改善饮食
满6个月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首先选择强化铁的米粉、肝泥、肉泥等泥糊状食物,逐渐加入多种动物类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1岁以内不选择蛋白粉及豆奶粉。不挑食、偏食,进食富含铁及促进铁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猪血、鸭血、菠菜、柑橘、西蓝花、番茄等;减少咖啡、浓茶、大量牛奶(每天饮用牛奶量不超过600mL)摄入,以免影响铁吸收。
2. 补充铁剂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食物中的铁常常不能满足身体需求,建议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从出生后2周、足月儿从出生4周补充铁剂,直至婴幼儿饮食中含有足够的铁
3. 治疗原发病
如有长期腹泻、胃肠道疾病、痔疮、已发生贫血等要及时就医。
四、补充铁剂注意事项有哪些?
为预防牙齿变黑服药后请漱口;服药后粪便可能变稀、变黑,家长不必过度担忧。
服药初期食欲可能受影响,一般2周后好转;建议在两餐之间服药以增加吸收,亚铁制剂在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但相应的铁吸收率也会降低。
每日单次服药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6月龄以上婴儿建议与果汁一起服用。
参考文献[1]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等.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3): 161-167. DOI:10.19538/j.ek2023030601.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郑丽 南阳市中心医院 小儿血液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