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刘凯:揭秘慢性心力衰竭:心脏为啥会“累”?

2024-08-29 13: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仅是心脏功能的减退,更是全身多个系统受累的综合表现。本文将深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成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提高健康意识。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与成因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持续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状态。简言之,就是心脏“累”了,无法再有效地工作。

慢性心衰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以及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的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
  2. 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容量负荷过重则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等因素有关。
  3. 其他因素:如心律失常、贫血、妊娠、分娩、过多过快输液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衰。

二、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在心脏负荷长期过重或心肌损伤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如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利变化。
  2.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过度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等缩血管物质,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和心肌损伤。
  3. 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心脏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需求。
  4. 外周循环淤血: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困难:是心衰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出现呼吸急促、端坐呼吸等。
  2. 疲劳乏力:由于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常感疲乏无力,即使进行日常活动也感到力不从心。
  3. 体液潴留:表现为下肢水肿、肝肿大、腹腔积液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4. 运动耐量下降: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由于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支持,导致运动耐量明显下降。

此外,慢性心衰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

  1. 心电图:可了解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表现。
  2.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等指标,可以判断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
  3. 血液检查:如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4. 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肺部淤血、肺水肿情况以及心脏大小形态。
  5. 其他检查:如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储备。

五、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肌重构、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与诱因、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等。具体治疗措施包括:

  1. 去除病因与诱因: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原发病;控制感染、心律失常等诱发因素。
  2. 减轻心脏负担:控制钠盐摄入,减少水钠潴留;应用利尿剂排水排钠;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3. 增强心肌收缩力: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及非洋地黄类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增强心肌收缩力。
  4. 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应用ACEIARB类药物抑制RAAS系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抑制醛固酮分泌。
  5. 非药物治疗: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

六、预防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和管理可能导致心衰的风险因素。具体措施包括: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等。
  2. 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定期监测并控制达标。
  3. 及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防止病情恶化导致心衰。
  4.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可诱发或加重心衰症状,需保持心态平和、劳逸结合。
  5. 定期体检: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七、结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进行长期管理和治疗。通过深入了解心衰的成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心衰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凯 郑州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五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