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尤其在儿科领域,对于挽救患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肠造口术后患儿的护理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造口患儿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与应对方法,以期为家长和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
一、肠造口术的基本概念
肠造口术,又称肠造瘘术,是通过手术将肠管的一端引出至体表,形成一个开口,以便排泄粪便。这种手术常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造口并非疾病本身,而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旨在帮助患儿恢复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肠造口患儿的常见问题
1.造口回缩
原因:术后造口坏死与皮肤分离、造口缝线过早脱落、造口肠管过短、术后伤口疤痕形成、体重增加、造口位置不当等。
处理与应对:
找出原因:首先需明确回缩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加强保护:使用保护膜加强造口周边皮肤的保护,减少摩擦和损伤。
垫高底盘:使用垫高式的造口底盘,以增加造口的稳定性。
手术治疗:若回缩严重,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
2.造口脱垂
原因:腹壁肌层开口太大、腹部长期用力(如剧烈哭闹、用力排便)、营养不良、皮下脂肪缺乏等。
处理与应对:
注意颜色变化:密切观察造口颜色,及时发现脱垂迹象。
复位与就医:如有脱出,用生理盐水纱布盖住,顺势缓慢将造口推回腹腔,并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外科矫正。
裁剪底盘:裁剪造口底盘时,可采用太阳花型设计,以更好地适应造口形状。
3.皮肤与造口粘膜分离
原因:造口粘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等。
处理与应对:
正确使用产品:根据分离程度,正确使用造口粉、藻酸盐、水胶体等附件产品及敷料。
减少压迫: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减少对造口及周围皮肤的压迫。
抗感染治疗:使用抗感染敷料及造口产品,防止感染扩散。
加强营养:遵医嘱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造口袋渗漏
原因:造口袋裁剪不当、底盘粘贴不紧密、患儿活动量大等。
处理与应对:
裁剪合适:裁剪造口袋时,孔径应比实际造口大1-2mm,确保贴合紧密。
使用防漏产品:使用防漏膏或防漏贴环填补皮肤不平整位置及缝隙。
及时更换:一旦发现渗漏,立即更换造口袋,避免皮肤受损。
5.造口周围皮肤炎症
原因:排泄物刺激、皮肤长时间受潮湿环境影响、护理不当等。
处理与应对:
保持干燥:每次更换造口袋时,彻底清洁造口周围皮肤,确保皮肤干燥。
使用保护剂:根据医嘱使用皮肤保护剂,如造口护肤粉、水胶体等。
避免摩擦:选择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腰带或紧身衣物压迫造口。
三、肠造口患儿的居家护理
1.情绪支持与安抚
肠造口患儿及其家庭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应耐心倾听患儿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不安与焦虑,通过温和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鼓励患儿表达情绪,分享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应对机制。
2.自我形象认同教育
肠造口可能导致患儿身体形象的改变,进而影响其自我认同感。家长应教育患儿积极接纳自己的身体变化,理解肠造口仅是治疗的一部分,不影响其内在价值。通过正面引导,帮助患儿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质量。
3.饮食管理
肠造口患儿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家长应掌握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进食易产气、易产生异味及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4.活动与锻炼
患儿应按医嘱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以增强体质和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对造口造成压力和损伤。家长可陪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让患儿感受乐趣和成就感。户外活动有助于患儿接触社会,减少孤立感。家长需关注患儿身体反应,调整活动强度和时长,确保安全与舒适。这样,患儿能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心。
四、家庭护理与社会支持
家庭在患儿康复中扮演关键角色。家长需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包括更换造口袋、监测造口状况和处理并发症。同时,创造温馨家庭环境,鼓励患儿参与活动,增强其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会支持也至关重要。家长可利用社区资源,如加入支持小组,交流经验,获取支持。学校是患儿社会融入的关键,家长应与学校沟通,确保学校理解患儿需求,提供必要支持,如安排课间休息和卫生间使用。
五、长期跟踪与心理辅导
肠造口患儿需长期跟踪,确保身心健康。定期医疗检查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心理辅导对康复重要,助患儿处理情绪,学习应对策略,提高适应社会学校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在家庭护理方面,家长应确保患儿的日常饮食健康且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肠道不适的食物。同时,家长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更换造口袋,保持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此外,家长还应鼓励患儿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刘玲 开封市儿童医院 小儿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