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陈松茂:心律失常知多少?从心悸到猝死的隐形威胁

2024-04-20 06: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律失常,这一术语描述的是心脏节律的异常现象,涵盖了心跳的速度、节奏或节律的不规律变化。正常的心跳节奏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心律失常则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动过速)、心跳过慢(心动过缓),或者心跳的节奏不规律(心律不齐)。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心脏节律变化,实则潜藏着从轻微不适到严重生命威胁的广泛风险。

一、心律失常的症状与类型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且往往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部分患者可能完全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偶然发现。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心律失常可能引发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心悸:这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感到心跳异常快速、强烈或不规则。

胸闷与憋气:尤其是当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感或呼吸困难。

乏力与头晕: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全身无力,甚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晕厥:在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下,如心跳过慢或过快导致血压骤降,患者可能突然晕倒。

猝死: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颤动,如果不立即治疗,可能迅速导致死亡。

心律失常的类型繁多,包括但不限于:

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表现为心房快速且不规则的收缩。

室性早搏:心室提前发生单个收缩,感觉上像是心脏“跳过”了一拍或者“心悸”。

室速(VT):心室的收缩非常快速而持续,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量减少,严重时危及生命。

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分别指心率过慢(通常每分钟少于60次)和过快(通常每分钟超过100次)。

二、心律失常的原因与风险

心律失常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心脏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外部环境、生活方式和药物等因素。主要包括: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心脏结构异常,以及心肌梗死后遗症等都可能导致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失常。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对心脏有明显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抗抑郁药、抗肿瘤药等。

电解质失衡:钠、钾、钙等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和体液调节异常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氧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律失常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形成与中风、晕厥和突然意识丧失,甚至心源性猝死。

三、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一般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旨在控制心律失常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电复律治疗则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术等,可用于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灶。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等。

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因素。具体措施包括: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均衡,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的调节能力。

稳定情绪: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情绪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的潜在问题。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

避免刺激因素:避免接触或使用可能影响心脏节律的物质或药物,如某些兴奋剂、减肥药等。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因为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炎等疾病,进而导致心律失常。

(陈松茂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