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是指在儿童时期发生在颅腔内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物因素等多种因素。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行为改变等症状。这些症状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普通疾病而忽视,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提高对小儿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与症状分析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激惹或嗜睡,甚至可能出现淡漠和意识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需警惕脑疝前期的紧急情况。
2. 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70%~85%的患儿会出现。呕吐可为喷射性,且与饮食无关,常见于清晨或早餐后。
3. 头痛:发生率较高,约70%~75%,幕上肿瘤多为额部疼痛,幕下肿瘤则为枕部疼痛。
4. 视觉障碍: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鞍区肿瘤可能导致双颞侧偏盲,而视盘水肿则多见于后颅窝肿瘤。
5. 头颅增大及破壶音阳性:多见于婴幼儿,由于颅缝未闭合,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头颅增大。
6. 颈部抵抗或强迫头位:常见于后颅窝肿瘤,如保持特定头位以缓解脑脊液循环障碍。
二、早期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
1. 神经影像学检查:CT和MRI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CT可以迅速提供颅内结构的信息,而MRI则因其高分辨率和无辐射的特点成为首选。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2. 脑电图(EEG):用于检测癫痫发作和大脑功能状态,特别是在怀疑癫痫或脑干肿瘤时。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小儿颅内肿瘤的类型、位置和患者的整体状况,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
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标是尽可能全切肿瘤,解除对重要结构的压迫,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应尽量多切除以达到充分内减压的效果。
2.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或复发病例。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需特别考虑放疗对发育脑组织的长期副作用。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如IMRT(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3. 化学治疗:通常用于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协同进行。常用药物包括顺铂、长春新碱等。近年来,大剂量多元联合化疗后辅以自体骨髓移植的研究成为热点。
四、术后管理与康复
术后管理和康复同样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要及时预防和处理。
2. 康复护理:包括饮食、锻炼和日常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旨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3.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肿瘤复发情况。
五、家庭支持与心理健康
家庭的支持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应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关爱和支持患儿。同时,心理支持也不可忽视,帮助患儿和家长调整心态,面对复发和并发症时保持积极态度。
总结
小儿颅内肿瘤是一种严重的儿科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管理和康复同样重要。家庭支持和心理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出现,进一步提高小儿颅内肿瘤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裴航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