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晕血是就医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形,它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其本质是在特定刺激(如针刺或抽血)后,人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这种反应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晕厥。晕针或晕血发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一般2-4分钟后自然缓解。
晕针、晕血时的表现
1、先兆期:患者多诉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
2、发作期:突然昏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
3、恢复期:意识恢复清晰,自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面色由苍白转红润,四肢转温,脉搏恢复正常。
晕血、晕血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晕血晕针是一个从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过程,对针或血的恐惧、畏惧、紧张等情绪极易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加之穿刺时伴随着一定强度的疼痛刺激,让受检者精神高度紧张,从而容易出现晕厥。尤其在看到自身的血液流到导管时,大脑会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2、体质因素
空腹或饥饿,节食减肥状态下,引发了低血糖。劳累疲倦,身材高瘦,体质虚弱或者营养不良处于应激阶段时,机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3、患者体位
平卧位采血,晕针、晕血发生率很低;坐姿采血,晕针、晕血者较高。因坐姿下肢肌肉张力低、血糖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故晕针、晕血发生率高于平卧位。
4、疼痛的刺激
因穿刺困难反复多次采血、单次采血时间长或技术不娴熟疼痛感较强,对皮肤神经末稍的刺激会引起强烈疼痛,反射性地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
5、环境原因
天气比较干燥、闷热、气压低、吵杂,采血区人流量多导致空气流通不好等。
避免晕针晕血的方法
1、正规医院就诊,采血前医生护士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情绪、是否进食、有无晕针晕血史等,并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
2、提前告知医务人员自己有发生晕针、晕血的可能,他们会采用平卧位采血,能有效地降低晕针晕血发生的概率。
3、无需空腹采血时,可以适量进食,避免诱发低血糖。
4、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顺利采血,能增强摆脱晕针、晕血症状的信心。
如果有晕针、晕血史,不要害羞或者害怕,在打针或者采血前提前告诉医生或者护士,它们会根据您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晕针晕血以及其他伤害的发生。克服晕针、晕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及生活阅历的增加,晕针晕血的发生也会逐渐减少。
(李凯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