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刘柱:过敏性鼻炎:为何你对世界如此“敏感”?

2024-09-12 00: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一部分人却对周遭的环境异常“敏感”。春风拂面,他们却喷嚏连连;夏花烂漫,他们却涕泪横流。这一切的“敏感”,往往源于一种常见但又令人困扰的疾病——过敏性鼻炎。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过敏性鼻炎,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帮助您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

一、过敏性鼻炎:何为“过敏”?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炎症。这里的“过敏”,指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过敏原)过度反应,将其视为外来入侵者,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当这些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

二、为何偏偏是你“中招”?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个人体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增多。此外,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地毯等也可能释放有害气体或微粒,刺激鼻黏膜,增加患病风险。

3、个人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过敏原的反应也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过敏原特别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毫无反应。这可能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免疫功能强弱等因素有关。

三、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鼻腔狭窄,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出现持续性鼻塞,影响睡眠和呼吸。

2、流涕:鼻黏膜分泌物增多,形成清水样鼻涕。有时,鼻涕可能因继发感染而变为脓性。

3、打喷嚏: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发阵发性喷嚏,每次可连续打多个喷嚏。

4、鼻痒:鼻黏膜受到刺激,产生痒感,患者常忍不住用手揉鼻子或抠鼻孔。

四、如何应对过敏性鼻炎?

虽然过敏性鼻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了解并识别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例如,花粉过敏者可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减少分泌物,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需注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

3、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是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的暴露量,使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渐适应并耐受过敏原,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免疫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但疗效持久,适用于对多种过敏原过敏且症状严重的患者。

4、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过敏症状。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也有助于减少过敏原的刺激。

5、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等症状。

五、过敏性鼻炎的误区与解惑

关于过敏性鼻炎,人们常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及解惑:

误区一:过敏性鼻炎只是小毛病,不需要治疗。

解惑:过敏性鼻炎虽不危及生命,但长期存在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哮喘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误区二: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

解惑:目前尚无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误区三:抗过敏药物可以随意使用。

解惑:抗过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副作用等问题。

误区四:过敏性鼻炎患者不能运动。

解惑: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过敏症状。但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虽让人对世界“敏感”,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病因、识别症状、科学治疗和合理预防,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享受更加自由、舒适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努力,与过敏性鼻炎和平共处,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柱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