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医学上称为剖宫产,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外科手术帮助胎儿出生的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剖腹产已成为处理难产、胎儿窘迫等高风险分娩情况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项手术,剖腹产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挑战。本文将对剖腹产手术过程、风险及术后恢复进行全面解析。
一、剖腹产手术过程
剖腹产手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麻醉是关键步骤。常规选择为椎管内麻醉,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能使孕妇下半身失去知觉而保持意识清醒,满足手术需求同时降低对胎儿影响。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椎管内麻醉禁忌、操作失败或急产情况(先兆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大量失血、胎儿宫内窘迫等),会选择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起效快,能迅速为手术创造条件,确保母婴安全。
2.消毒与铺巾:麻醉生效后,医生会对孕妇的腹部进行彻底消毒,并铺上无菌手术巾,以减少感染风险。
3.切开腹部:医生会在孕妇下腹部的适当位置(通常是脐部下方)做一个横切口或纵切口。然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直至进入腹腔。
4.暴露子宫:进入腹腔后,医生会小心分离膀胱和子宫前壁,暴露出子宫。
5.切开子宫:在子宫下段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做横切口,切开子宫壁。切口大小会根据胎儿大小等因素确定。
6.取出胎儿:医生将手伸入子宫内,轻轻托住胎儿头部,同时助手按压子宫底部,协助将胎儿娩出。娩出后,医生会清理胎儿呼吸道,并剪断脐带。
7.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胎盘通常会自然剥离。医生会检查胎盘完整性,并清理宫腔内的残留物。
8.缝合切口:胎盘娩出并清理宫腔后,医生会开始缝合子宫和腹壁切口。缝合过程需确保止血彻底,并逐层缝合至皮肤。
二、剖腹产手术风险
尽管剖腹产在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1.麻醉风险:可能出现麻醉药物过敏、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2.出血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植入等原因导致大量出血。
3.脏器损伤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膀胱、输尿管等周围脏器。
4.感染风险:术后切口和子宫内部可能发生感染,导致发热、红肿、化脓等症状。
5.粘连风险:术后腹腔内可能发生粘连,影响日后再次手术或怀孕。
6.对新生儿的影响: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
三、剖腹产术后恢复
剖腹产术后恢复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1.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2.活动恢复: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防止血栓形成。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3.饮食调整:术后初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随着胃肠功能恢复,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有助于刺激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同时,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对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
5.心理调适:术后可能会面临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孕妇和家属应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剖腹产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在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孕妇和家属也应充分了解手术过程、风险及术后恢复要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过程。通过科学的护理和恢复措施,可以促进母婴健康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新爱 洛阳市孟津区吉利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