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肥胖竟成胃肠道“杀手”?减重手术来解围

2024-05-13 12: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肥胖问题如影随形,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当我们大快朵颐享受美食的时候,可能未曾想到,肥胖正悄无声息地对我们的胃肠道发动“攻击”,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减重手术为肥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犹如神兵天降,为饱受肥胖困扰的胃肠道“解围”。

肥胖与胃肠道疾病的紧密联系

肥胖,绝非简单的身体脂肪堆积。众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犹如一条隐藏在身体内的罪恶链条。

首当其冲的便是胃食管反流病。对于肥胖者而言,腹部脂肪的大量堆积,如同给胃部施加了一个持续的“紧箍咒”,使腹腔内压力显著升高。在这种高压之下,胃内容物就像被驱赶的潮水,更容易向上反流至食管。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腐蚀性物质,好似无情的“化学武器”,不断侵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长此以往,食管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就可能导致食管炎、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胆囊疾病在肥胖人群中也尤为高发。肥胖往往伴随着体内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如脱缰的野马般升高,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上升,胆汁变得黏稠如粥样。这种情况下,胆固醇析出结晶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的风险大大增加。胆结石就像潜伏在胆囊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会引发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剧烈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胆囊炎、胆管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更为严峻的是,肥胖还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可引起体内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如汹涌的波涛,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同时,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会扰乱肠道内的正常代谢环境,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这些因素相互勾结,促使肠道黏膜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癌变。结直肠癌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如腹痛、便血、肠梗阻等,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期。

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也居高不下。肥胖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肝细胞被脂肪“淹没”,就像被浸泡在油中的海绵,逐渐失去正常功能。起初,可能仅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其功能受损无疑会对整个身体健康造成毁灭性打击。

减重手术的作用原理与常见类型

面对肥胖这个胃肠道的“杀手”,减重手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减重手术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实现限制食物摄入和/或减少营养吸收的双重目标,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体重,改善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

胃旁路手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减重手术方式。该手术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肠胃改造师”,首先将胃部分为上下两个大小悬殊的部分,小胃囊仅能容纳少量食物,就像给胃的容量设置了一个严格的“关卡”,大大减少了患者每餐的进食量。随后,巧妙地将小肠切断并重新连接,使得食物绕过大部分胃和部分小肠,直接进入远端小肠。这样一来,食物的消化吸收路径被显著缩短,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打折扣,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胃旁路手术不仅能有效减轻体重,还对改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被誉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金标准”。

袖状胃切除术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减重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如同一位精准的裁缝,沿着胃大弯纵向切除大部分胃体,只保留一个形似香蕉的小胃。这个缩小后的胃,容量大幅减少,患者进食后很快就会产生饱腹感,自然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与胃旁路手术相比,袖状胃切除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对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在减轻体重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

除了上述两种手术方式,还有可调节胃束带手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等多种减重手术方法。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肥胖程度、合并症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就像为患者打造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专属钥匙。

减重手术的适用人群与手术效果

虽然减重手术在治疗肥胖及相关胃肠道疾病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并非所有肥胖者都适合接受减重手术。一般来说,减重手术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首先是体重指数(BMI)超过 37.5 的重度肥胖患者,或者 BMI 在 32.5 - 37.5 之间且伴有严重的肥胖相关并发症,如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患者。对于 BMI 在 27.5 - 32.5 之间的肥胖患者,如果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效果不佳,且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合并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关节疾病等,也可在充分评估后考虑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的效果是显著而多方面的。在体重减轻方面,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一年内可减去多余体重的 60% - 80%。随着体重的下降,肥胖相关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症状显著减轻,食管炎逐渐愈合;胆囊疾病患者的胆囊结石形成风险降低,胆囊炎发作次数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

除了改善胃肠道健康,减重手术还对其他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产生积极影响。许多 2 型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降糖药物,实现糖尿病的临床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种类减少;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指标趋于正常,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得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白天精力充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生育能力也可能得到提高。

减重手术的风险与术后管理

然而,如同任何手术一样,减重手术也并非毫无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吻合口漏等近期并发症。出血可能源于手术操作过程中血管的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止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感染则可能发生在手术切口或腹腔内,引发发热、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吻合口漏是胃旁路手术等涉及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消化液从吻合口泄漏到腹腔,会引起剧烈的腹痛、腹膜炎等,需要再次手术修复。

在术后远期,患者可能面临营养缺乏的问题。由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如维生素 B12、维生素 D、叶酸等)、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缺乏,导致贫血、骨质疏松、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反弹的情况,这可能与术后饮食习惯改变不彻底、运动量不足、胃肠道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术后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计划,初期采用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运动方面,术后应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体重,增强体质。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随访内容包括体重监测、身体成分分析、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等)、胃肠道内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等。

肥胖作为胃肠道的“杀手”,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减重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肥胖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和选择。然而,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适应症、风险和术后管理要求,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长期的健康管理,才能战胜肥胖,保护胃肠道健康,重拾健康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武器,击退肥胖这个健康的“劲敌”,迎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

(周理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胃肠代谢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