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肥胖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肥胖并非仅仅是脂肪的堆积,而是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代谢以及情志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成因
1.脏腑失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之邪蕴积体内,导致体重增加,形成肥胖。这类肥胖者常表现为身体困重、四肢乏力、腹胀便溏等。此外,肾主水液代谢,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也会影响水液的运化和排泄,加重痰湿的生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同样可致痰湿内生。比如,长期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的人,容易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进而引发肥胖。
2.气血津液失常。气血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和代谢对维持体重起着关键作用。当气的推动、固摄功能失常时,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和排泄,就会停滞体内化为痰湿。血行不畅,瘀滞经络,也会影响津液的代谢。肥胖者往往存在痰湿与瘀血相互胶着的状态,表现为身体局部肥胖,如腹部赘肉较多,且皮肤色泽暗沉,甚至出现瘀斑等。
3.情志因素。情志过激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忧思伤脾,过度的忧虑和思考会使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愤怒伤肝,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脾土,引发肥胖。而且,有些人在情绪不佳时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进一步加重了肥胖的程度。
二、中医视角下减肥之道
中医的减肥之道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1.饮食调理,健脾祛湿。根据中医理论,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甜腻之品,这些食物易伤脾生湿。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茯苓、白扁豆等。例如,将薏米、红豆煮粥,长期食用有助于利水渗湿,减轻体重。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通调气血。适度的运动对于减肥至关重要。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帮助运化水湿。像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游泳等运动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太极拳动作舒缓,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八段锦通过特定的动作拉伸和呼吸配合,调节脏腑功能。坚持长期规律的运动,可使体内的痰湿之邪得以消散,减轻肥胖。
3.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来调理肥胖。对于脾虚湿盛者,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气、祛湿利水;对于肝郁气滞兼痰湿者,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可疏肝理气、化痰祛湿;对于肾阳不足者,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利水消肿。这些方剂在改善脏腑功能的同时,促进体内痰湿瘀血的排出,从而实现减肥的效果。
4.情志调节,身心同治。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对于减肥同样不可或缺。学会调节情绪,采用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当情志舒畅时,脏腑功能协调,气血津液代谢正常,有助于减肥的顺利进行。
总之,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成因是多方面的,减肥也需要综合调理。通过调整饮食、合理运动、中药辅助以及情志调节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从整体上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实现科学减肥、健康减肥,避免因减肥不当而对身体造成损害,让人们在追求美丽身材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赵明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