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在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往往只关注药物治疗,却忽略了血压飙升背后那些常常被忽视的诱因。了解这些诱因,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以及整体健康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盐饮食:隐藏在餐桌上的“血压杀手”
盐,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却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使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但实际上,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一些加工食品,如咸菜、腌肉、火腿、方便面等,都含有大量的盐分。此外,许多餐馆为了提升菜品的口感,也会添加较多的盐和酱油等含钠调味料。即使是一些看似清淡的面包、饼干等食品,其中也可能隐藏着较高的钠含量。长期食用这些高盐食物,不知不觉中就会使血压逐渐上升。因此,我们应学会查看食品标签,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控制盐和其他含钠调味料的使用量,逐渐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例如,可以使用醋、柠檬汁、香料等代替部分盐分来增添食物的风味。
二、长期精神紧张:心灵压力的血压“助推器”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时,体内会分泌一系列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面临职业竞争压力、经历生活重大变故或长期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受到精神紧张的影响。例如,一些职场人士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还有一些人面临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问题,心理负担过重。这些精神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就会使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久而久之便可能发展为高血压。因此,学会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对于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同时,也要学会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三、缺乏运动:身体慵懒,血压“失控”
缺乏运动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管阻力,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久坐不动,出行依赖交通工具,工作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闲暇时间也大多用于看电视、玩手机等静态活动。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又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液循环不畅,血压升高。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四、肥胖:多余脂肪对血管的“压迫”
肥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瘦素、胰岛素抵抗因子等,这些物质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肥胖还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进一步推动血压上升。
衡量肥胖的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 值在 18.5 - 23.9 之间为正常,24 - 27.9 为超重,28 及以上为肥胖。此外,腰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男性腰围超过 90 厘米,女性腰围超过 85 厘米,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是控制血压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减少体重,改善身体代谢状况,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在饮食方面,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
五、过量饮酒:酒杯中的血压“隐患”
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少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益处,但过量饮酒无疑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同时,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导致血脂升高,进一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高血压病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超过了这个限量。一些人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应酬中频繁饮酒,甚至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尽量减少饮酒量,最好能戒酒。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应严格限制饮酒,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六、吸烟:烟雾缭绕中的血管“毒害”
吸烟是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行为,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压升高。同时,吸烟还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降低心脏的供血能力,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
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据统计,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数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应坚决戒烟。对于那些难以戒烟的人,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用药物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来提高戒烟成功率。
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睡眠中的血压“危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这种疾病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呼吸暂停期间,人体会处于缺氧状态,身体会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来试图恢复呼吸,这其中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急剧上升。长期反复的夜间血压波动,会使血管壁受到持续性的损伤,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打鼾、夜间憋醒、白天嗜睡、乏力等。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这种疾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多导睡眠监测等。对于确诊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采取减肥、改变睡眠姿势(如侧卧)、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等治疗方法,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控制血压水平。
八、药物和某些疾病:隐藏在身体内部的血压“扰动因素”
一些药物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的副作用。例如,某些避孕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拟交感神经药物等都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且出现血压波动或升高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等)等。这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在治疗原发病后,血压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或血压突然升高且难以控制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被忽视的高血压诱因,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多个方面入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了解这些诱因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血压健康,远离高血压的威胁,拥抱健康生活。
(屈齐欣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高新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内分泌科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