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与吸烟:一支烟如何“熏”坏心脏血管

2023-10-18 19: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社会,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吸烟,作为一个极为关键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连。了解吸烟究竟如何“熏”坏心脏血管,对于广大患者及人民群众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预防和保健意义。

一、吸烟——心血管健康的“黑色幽灵”

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最为人熟知。尼古丁是一种成瘾性物质,它能刺激交感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使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心脏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损。焦油则是一种黏性物质,它能够黏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的“雏形”。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极高,它会竞争性地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减少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机会,导致心肌缺氧。这种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削弱心脏的泵血能力。

据统计,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相较于非吸烟者可增加 2 - 4 倍。每天吸烟的支数越多、烟龄越长,患冠心病的几率也就越大。而且,二手烟同样危害巨大,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升高。

二、吸烟引发心脏血管病变的“连锁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是吸烟导致冠心病的起始环节。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分泌一些物质,如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然而,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分泌的舒张血管物质减少,而收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等相对增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阻力增大。

在血管内皮受损的基础上,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壁上的“定时炸弹”,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会逐渐使血管管腔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同时,斑块表面并不光滑,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形成血栓,瞬间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三、冠心病合并吸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而对于合并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其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频繁。由于吸烟导致血管病变进展较快,血管狭窄程度往往更为严重,所以胸痛的程度可能更剧烈,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如心悸、心慌等。这是因为吸烟对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产生了干扰,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传导。另外,吸烟还可能使患者的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散步等,在吸烟后会变得力不从心,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四、戒烟——冠心病防治的关键举措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来说,戒烟是改善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首要措施。戒烟后,身体会逐渐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在戒烟 20 分钟后,心率就会开始下降;12 小时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降至正常;24 小时后,心肌梗死的风险开始降低;1 年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可降低 50%左右。

然而,戒烟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长期吸烟者,往往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这时候,患者需要坚定信念,可以寻求家人、朋友以及医生的支持和帮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如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戒烟药物等,以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同时,社会也应当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营造无烟环境。公共场所应严格禁烟,减少二手烟对他人的危害。学校、社区等可以开展戒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吸烟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关系的认识,鼓励吸烟者主动戒烟,从源头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总之,吸烟对心脏血管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了解吸烟“熏”坏心脏血管的机制,认识到冠心病与吸烟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还是对于广大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远离烟草,就是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健康有力的心脏,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屈齐欣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高新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内分泌科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