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保健的领域中,药物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击退病魔,带来康复的希望,却也潜藏着因各种因素引发的风险。其中,药物相互作用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悄无声息地威胁着用药安全。深入探究药剂学常识里的药物相互作用与用药风险,已成为保障健康的关键课题。
一、常见药物相互作用案例与风险
1.心血管药物:在心血管治疗领域,药物相互作用较为常见且风险较高。例如,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当它与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合用时,红霉素会抑制地高辛在肠道的代谢,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引发地高辛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时,胺碘酮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增强其抗凝作用,导致出血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2.精神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以抗抑郁药为例,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 “5 - 羟色胺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高热、肌肉强直、精神错乱等危及生命的症状。这是因为两种药物协同作用,使体内 5 - 羟色胺水平急剧升高所致。此外,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与酒精合用,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昏迷等严重后果,因为酒精本身就有中枢抑制作用,与这类药物叠加后作用更强。
3.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之间以及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较为复杂。比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乙醇同时使用时,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这是因为头孢菌素抑制了乙醇的代谢,使体内乙醛蓄积,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慌、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另外,喹诺酮类抗菌药如环丙沙星与含铝、镁的抗酸药合用时,抗酸药会与喹诺酮类药物结合,减少其吸收,降低抗菌疗效,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1.告知医生完整用药信息:患者在就医时,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草药等。这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准确判断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某种保健品来调节血脂,而医生又开具了降血脂的处方药,医生就需要考虑两者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中通常会列出药物的相互作用信息。患者和家属在用药前应认真阅读,了解所服用药物可能与哪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说明书中提到不能与某种药物同时使用,那么在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格外谨慎,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比如,在使用抗凝血药时,说明书可能会提示不能与某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同时服用,因为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就应严格遵守。
3.遵循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严格遵循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路径。医生与药师作为精通药物治疗的权威专家,能依据患者独特的病症表现、身体状况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量身定制出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与精准细致的指导方案。患者务必谨遵医嘱,切不可擅自变动药物剂量或随意替换药物。一旦在用药期间内心存疑虑,比如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担忧,或者发现新的身体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三、结语
深刻洞察药物相互作用与用药风险,无疑是牢牢构筑患者用药安全坚实壁垒的核心要素。无论是身处病痛之中、依赖药物恢复健康的患者,还是肩负救死扶伤重任、制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工作者,均需高度聚焦并重视此关键要点。唯有借助科学严谨、精准合理的用药管理举措,全力规避潜藏的各类风险,方能切实提升药物治疗所具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高生 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