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质疏松:潜伏在骨骼中的“沉默杀手”

2024-11-08 05: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身体中,骨骼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大厦,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活动。然而,有一种疾病正悄悄地侵蚀着这座大厦的根基,它就是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正常矿化骨单位容积中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正常的骨骼是由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和胶原蛋白等有机物质组成的致密结构。而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中,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骨量减少。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骨小梁变细、断裂,孔隙增多,就像大厦的结构出现了许多漏洞,使其变得脆弱易碎。

骨质疏松的症状

疼痛:这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或较广泛的背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白天疼痛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骨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脊柱变形:随着病情发展,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从而引起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变形情况。严重的脊柱变形可能对心肺功能造成压迫,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骨折:无明显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轻微的外力,如咳嗽、打喷嚏、弯腰捡东西、轻微的跌倒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前臂远端等。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骨量会逐渐流失,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
  2. 女性: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女性本身的骨量相对男性较少,骨骼也相对较小、较细,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3.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酗酒、运动减少、高盐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几率。
  4. 患有某些疾病或服用特定药物的人: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由于疾病本身或药物的副作用,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X线片检查对判断骨质疏松不敏感,骨密度下降30%以上才有明显改变。X线片上骨质疏松的改变有骨密度减低,骨小梁间隙增宽等。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双能 X 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这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值,与正常人群的骨密度标准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血液生化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来综合诊断。

骨质疏松的治疗

  1. 基础措施:饮食和营养疗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D。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增强骨骼强度;同时,根据个体情况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钙剂可以增加骨密度,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
  2. 药物治疗:系统合理的用药可以增加骨密度、减轻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及骨矿化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等。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甲状旁腺素、氟化物、雄激素类及生长激素等;骨矿化促进剂包括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药物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物理疗法(如日光疗法,短波、超短波及微波等治疗仪,脉冲电磁场疗法等)、运动疗法(如健走等)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很大益处。

骨质疏松的预防

  1. 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 D。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达到更高的峰值骨量,为一生的骨骼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在成年后,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适合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3. 预防跌倒: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改善居家生活环境,如增加照明、在卫生间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等,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了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的威胁。

(李少青 浚县人民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