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减少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式

2024-10-25 15: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肥胖、恶病质、休克、多种药物泵入的患者,外周置管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就需要我们置入深静脉导管。深静脉包括: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导管,其中以锁骨下静脉导管为主,感染风险较低。深静脉导管放置虽然较为安全,但是仍有可能由于各类因素导致深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对于深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我们要深入了解。

在临床上,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给患者提供长期的药物输注、营养支持或血液透析等治疗。这种技术通过在较大的深静脉中插入一根导管,使得药物或营养物质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频繁的外周静脉穿刺。其原理是利用深静脉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直径,使得导管可以长期留置在体内,同时由于深静脉的压力较低,可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此外,深静脉置管还可以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等治疗,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包括:

1. 感染:深静脉置管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当导管护理不当或无菌操作不规范时。

2. 血栓形成:导管可能会刺激血管壁,导致血栓形成,尤其是在血流缓慢或血液高凝状态时。

3. 导管移位:导管可能在放置或使用过程中移位,影响其功能或导致血管损伤。

4. 出血:在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穿刺点出血,严重时可导致血肿形成。

5. 静脉狭窄或闭塞: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导致静脉壁损伤,进而引起静脉狭窄或闭塞。

6. 过敏反应:对导管材料或消毒剂过敏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

1,深静脉置管感染问题:护理人员在置管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避免导管及相关器械的污染。根据临床指南,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减少感染风险。定期检查导管的功能,如输液速度、通畅性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力低下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2,血栓出现: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长期卧床、手术后的患者,应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治疗期间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气压治疗,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促进下肢肌肉收缩,减少血栓风险。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血栓的早期征兆。

3,导管移位:护理人员应确保导管固定牢固,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避免导管受到外力牵拉或扭曲。对于活动度较大的患者,如儿童或躁动的患者,可使用约束带或保护性装置,减少导管的移动。定期检查和调整导管的固定位置,确保其处于最佳位置,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导致导管移位。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定期评估导管的功能和位置,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移位的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导管保护的重要性,避免自行调整或触碰导管,以免引起移位或感染。

4,出血管理:在置管过程中,应确保穿刺点充分压迫止血,使用适当的压迫材料,如无菌纱布或止血贴,并保持压力稳定,避免过早松开压迫物。选择血管条件良好、血流丰富的部位进行穿刺,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出血风险。同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如使用抗凝药物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或给予相应的凝血因子补充。一旦发现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如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等,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5,静脉狭窄或闭塞:定期对留置深静脉导管的静脉进行检查,观察有无狭窄或闭塞的迹象,如局部肿胀、疼痛等。避免长时间留置导管,根据临床需要及时拔除导管,减少对静脉的损伤。确保导管的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定期冲洗导管,防止血栓形成。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一旦发现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等,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6,过敏反应:确定患者对导管材料或消毒剂的具体过敏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对导管材料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更换为其他材质的导管,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此外,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已知对某些材料或药物过敏的患者,在置管前应进行过敏测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使用已知过敏原的材料。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定期监测其过敏反应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采取以上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对护士而言,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实现护理工作标准化和有序化,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护理工作中,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而言,通过提高其对深静脉置管护理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可以保障深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及舒适度 。

对医院而言,应用科学、规范、有效的防控策略对深静脉置管后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估与管理,控制降低深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综合管理效应的重要途径。

(梁昭 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