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患者静脉置管,居家护理怎样防止感染?

2024-05-14 1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静脉置管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它就像一条输送生命“能量”的通道,能方便医生给药、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但静脉置管后,如果居家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感染,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居家护理静脉置管、防止感染的关键要点。

一、了解静脉置管

1. 静脉置管的类型:常见的静脉置管有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和输液港。PICC一般从手臂的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沿着血管送到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适用于需要中长期输液的患者,比如化疗周期较长的肿瘤患者,留置时间可达数月。CVC通常从颈部、锁骨下或股静脉穿刺置入,主要用于短期但需要快速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情况,留置时间相对较短。输液港则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由港座和导管组成,港座埋在皮下,使用时通过专用穿刺针穿刺港座进行输液,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可长期留置,不过植入和维护相对复杂。

2. 感染的危害:静脉置管一旦感染,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顺着导管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这不仅会让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感染还可能导致导管无法正常使用,需要提前拔除,影响后续治疗。

二、居家护理防感染要点

1. 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每天要观察置管部位,查看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果是PICC或CVC,要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沾水。可以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擦拭周围皮肤,但要注意避开穿刺点。如果不小心弄湿了,要立即用干净的毛巾轻轻吸干水分,并及时更换敷料。对于输液港,虽然港座在皮下,但也要保持皮肤表面清洁,避免汗液、污垢积聚。

2. 正确更换敷料: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来说,PICC和CVC的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一次,如果敷料出现松动、污染或潮湿,要及时更换。更换敷料时,要先洗手,使用碘伏等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直径至少15厘米。消毒后,待皮肤干燥,再贴上新的敷料,注意要抚平敷料,避免出现气泡和褶皱。输液港的穿刺部位敷料更换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每4周更换一次,但同样要注意观察有无异常。

3. 导管维护:不要随意拉扯、扭曲导管,避免导管移位或脱出。如果是PICC,在日常生活中,穿脱衣服时要小心,避免勾到导管。洗澡时,可以使用专门的防水袖套或保鲜膜包裹置管部位,防止进水。输液港在不使用时,要定期用肝素盐水封管,一般每4周一次,以保持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和感染。封管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封管液剂量和封管方法。

4. 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和家属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接触置管部位或进行护理操作前,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揉搓双手的各个部位,时间不少于20秒。避免用手触摸穿刺点和导管,防止手上的细菌污染置管部位。如果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等情况,要及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置管部位。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1. 识别感染迹象:如果发现置管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加剧,或者出现渗液、渗血,穿刺点周围有脓性分泌物,患者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很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另外,如果输液时感觉阻力增大、流速减慢,或者导管内有回血,也可能提示导管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排查是否有感染或血栓形成。

2.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不要自行处理,要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可能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如果确诊为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更换导管等。

肿瘤患者静脉置管的居家护理至关重要,做好防止感染的各项措施,能为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让这条“生命通道”始终保持畅通,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

(郭丽 平舆县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