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蹲下站起等。在膝关节损伤、手术后或一些膝关节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关节活动度训练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骨科副主任护师,下面将详细介绍膝关节康复护理中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训练(术后 1 - 2 周)
1. 踝泵运动
这是早期最简单却非常重要的训练动作。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脚尖用力向下绷直(跖屈),保持 5 - 10 秒,然后脚尖用力向上勾起(背屈),同样保持 5 - 10 秒,如此反复进行,每组 20 - 30 次,每天 3 - 4 组。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也为膝关节的活动打下基础,因为它可以带动小腿肌肉的收缩,间接影响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膝关节下方可垫一薄毛巾卷。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使膝盖尽量伸直并下压毛巾卷,此时能感觉到大腿肌肉紧绷,但膝关节并没有实际的屈伸动作,保持收缩 5 - 10 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 15 - 20 次,每天 3 - 4 组。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为后续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提供支持,而且在早期膝关节不宜过多活动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肌肉训练方法。
3. 直腿抬高训练
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有一定基础后,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先缓慢抬起一侧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至与床面呈 30° - 45°左右,维持 5 - 10 秒后缓慢放下,然后换另一侧下肢进行同样操作,每组 10 - 15 次,每天 3 - 4 组。直腿抬高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同时也开始了对膝关节的轻微活动刺激,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并提高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协同控制能力。
二、中期康复训练(术后 3 - 6 周)
1. 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
患者仰卧位,家属或康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大腿下方,一手握住小腿下方,缓慢地屈伸膝关节,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初始时可能只能屈伸 30° - 40°,随着恢复情况逐渐进展到 90°甚至更大,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疼痛或损伤。每次屈伸动作保持 5 - 10 秒,重复 10 - 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2 - 3 组。这种被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在膝关节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可以促进关节内滑液的流动,有利于营养软骨和减轻粘连。
2. 持续被动运动(CPM)
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 CPM 机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患者将下肢放置在 CPM 机上,根据医生的建议设定好屈伸角度、速度和时间等参数。一般从较小的角度开始,如 30° - 40°,然后逐渐增加角度,每次使用 CPM 机的时间为 30 - 60 分钟,每天 1 - 2 次。CPM 机能够提供持续、稳定且规律的关节活动,对于减轻术后膝关节的肿胀、疼痛,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以及增加关节活动度都有较好的效果。
3. 床边垂腿训练
患者坐在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在小腿下方可绑一沙袋或使用弹力带适当增加重量,以辅助膝关节逐渐伸直。开始时可能膝关节只能弯曲较小的角度,随着训练的进行,在重力和辅助力量的作用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会逐渐增加。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 10 - 15 分钟为宜,每天可进行 2 - 3 次。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利用重力作用,有效地增加膝关节的屈曲活动度,同时也是从卧位到站立位过渡阶段的重要训练方式,有助于患者适应膝关节在不同体位下的受力和活动情况。
三、后期康复训练(术后 6 周以后)
1. 主动膝关节屈伸训练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主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次数。例如,进行屈伸膝关节至最大角度的练习,每次屈伸保持 10 - 15 秒,每组 20 - 30 次,每天 3 - 4 组。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流畅性,避免突然用力或借助惯性进行屈伸,以保证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均衡锻炼和关节的稳定活动。同时,患者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训练,如模拟坐下和站起、上下楼梯等,进一步提高膝关节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活动能力。
2. 静蹲训练
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 90° - 120°之间,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背部和头部紧贴墙壁,保持这个姿势不动,根据自身情况坚持 30 秒 - 2 分钟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静蹲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尤其是股四头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对于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3. 关节松动术(需专业人员操作)
在康复后期,如果膝关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可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师通过特定的手法,对膝关节进行牵引、滑动、旋转等操作,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关节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关节松动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关节的实际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 20 - 30 分钟,每周 2 - 3 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因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等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度问题,但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四、训练注意事项
1. 遵循医嘱和循序渐进原则
在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康复治疗师制定的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训练的方法、强度和进度也应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追求快速恢复而过度训练,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再次损伤或延缓康复进程。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从小范围到大范围逐步进行,让膝关节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和恢复。
2. 控制疼痛和肿胀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或肿胀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或康复治疗师。适当的疼痛是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但如果疼痛难以忍受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训练方法不当或训练强度过大。肿胀也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康复效果,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按摩等方法来减轻肿胀。在肿胀和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调整训练方案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3.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规范
无论是哪种训练方法,都要确保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规范。错误的姿势和动作不仅会降低训练效果,还可能导致其他部位的代偿运动,增加不必要的关节压力和肌肉负担,甚至引发新的损伤。在训练初期,患者可能需要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练习,逐渐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以保障膝关节的康复质量和长期功能。
膝关节康复护理中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坚持,以及家人和医护人员的细心指导和监督。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逐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膝关节康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让大家在膝关节康复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付丽萍 郑州市骨科医院 关节病科II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