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过敏反应可能随时发生,小到皮肤瘙痒、皮疹,大到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其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作为急诊科的主管护师,我深感大家掌握应对突发性过敏反应知识的重要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突发性过敏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它。
一、了解突发性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
突发性过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如组胺等大量化学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可累及皮肤、呼吸道、心血管、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以下几类:
1. 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海鲜、小麦等,其中花生和坚果过敏引发的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例如,有些人在食用海鲜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嘴唇肿胀、皮肤瘙痒、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
2. 药物过敏:常见的致敏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药物过敏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即使是首次使用极少量的药物,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比如青霉素过敏,可能在用药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3. 昆虫叮咬过敏:蜜蜂、黄蜂、蚊子等昆虫叮咬后,其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成为过敏原,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引发全身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头晕等。特别是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昆虫叮咬可能引发致命的过敏休克。
4. 环境因素过敏:花粉、尘螨、霉菌、动物毛发皮屑等都是常见的环境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许多花粉过敏者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尘螨广泛存在于家居环境中,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过敏反应,如哮喘发作、皮肤瘙痒等。
二、识别突发性过敏反应的症状
突发性过敏反应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因人而异,主要累及以下几个系统:
1. 皮肤黏膜症状:皮肤瘙痒、红斑、风团(即荨麻疹,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片状、团块状皮疹,周围有红晕,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是最常见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口唇、舌头、咽喉等部位的黏膜肿胀,导致吞咽困难、说话不清、呼吸困难等。例如,接触过敏原后,皮肤迅速出现大片红色风团,瘙痒难耐,且风团可能此起彼伏,不断蔓延。
2.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导致气道阻塞,这是过敏性休克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接触过敏原后不久,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喘息不止,甚至无法平卧,这可能是呼吸道过敏反应较为严重的表现。
3. 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慌、心悸、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丧失等,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例如,在过敏反应发生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心跳剧烈,随后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血压测不到等情况,这是心血管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的信号。
4. 胃肠道症状: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这些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的唯一表现,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比如食用过敏食物后,很快出现腹部绞痛、频繁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
三、现场应对突发性过敏反应的措施
当身边有人发生突发性过敏反应时,我们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脱离过敏原:尽快帮助患者离开可能的过敏原环境。如果是食物过敏,停止食用该食物;若是药物过敏,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果是昆虫叮咬,小心移除昆虫残留在皮肤上的刺针(如蜜蜂蜇伤),避免挤压毒囊,同时让患者远离昆虫活动区域;对于环境因素过敏,如花粉过敏,应将患者转移到室内,关闭门窗,避免花粉继续接触患者。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呼吸道症状,应帮助其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以利于呼吸顺畅;让患者取舒适的端坐位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肺负担;如果患者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3. 呼叫急救人员:一旦发现患者过敏症状严重,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情况,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 120),清晰准确地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可能的过敏原以及所在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迅速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并快速到达现场。
4. 进行急救处理(适用于有条件者):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在瘙痒部位,以缓解瘙痒,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破损的皮肤上;如果患者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可让其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前提是患者之前有此类药物且知道正确使用方法),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状况;对于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前期症状的患者,如果现场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肾上腺素笔,常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且经过相关培训,可在大腿外侧中部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操作),这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措施之一,能有效提升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但注射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进一步救治。
四、预防突发性过敏反应的方法
1. 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对于已知过敏的食物、药物、物质等,要严格避免接触。例如,如果对花生过敏,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有花生成分的食品;在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滋生,使用空气净化器、除螨仪等设备,降低环境过敏原的浓度;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时,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鼻腔,减少花粉在身体上的附着。
2. 进行过敏原检测:对于经常发生不明原因过敏反应的人,建议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目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液特异性 IgE 检测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帮助患者明确过敏原,更好地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锌等营养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等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减少精神压力,学会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
4.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信息卡:对于有严重过敏史(如曾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并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佩戴写有自己姓名、过敏史、紧急联系人电话等信息的医疗急救卡,以便在发生突发过敏反应且意识不清时,旁人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正确的救助,为急救争取时间。
突发性过敏反应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识别症状、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对突发性过敏反应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关键时刻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对过敏反应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过敏专科专家,获取更详细、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郭阿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